過去一年股價上漲逾一倍、早前市值突破3.26萬億元人民幣(3.91萬億港元)的貴州茅台,再次走上輿論浪尖。茅台集團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獲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推薦入圍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釀酒工程師有機會獲得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學術稱號引起輿論譁然,幾大官媒紛紛刊發文章質疑,直指推選有「科研成果之外的市場因素影響」。
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公佈,上周一(8日)舉行推選評審會後,身兼工程院院士的貴州大學校長、省科協副主席宋寶安等12名專家審定,擬推選包括王莉、省地質調查院研究員周琦、省公路工程集團副總經理張勝林及貴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授馬建峰,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省科協稱,王莉的研究方向為「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
茅台集團官網顯示,48歲的王莉於1994年畢業於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食品專業後就進入茅台酒廠工作,曾長期在生產前線限隨老師傅親身體驗釀酒的各個工藝環節。她在2005年研製出「近紅外透射光譜與氣相色譜分析相結合」的鑑定真假茅台酒方法,此後又曾參與「茅台酒風味物質研究」,2018年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大國工匠」榮譽,茅台總部內有以她命名的「王莉品評勾調技能大師工作室」。主要刊登中國學術期刊的「中國知網」數據顯示,王莉總計發表論文105篇,下載量達20,320次,其中最高引用量為77次。
惟消息一出,即在內地互聯網引發熱烈討論。有網民批評王莉根本與高科技「不沾邊」、「科技性不高侮辱性極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旗下的《央廣網》發表評論文章,強調釀酒行業本身就存在爭議,「推薦致力於研究釀酒技術的研究人員評選院士,很難代表『科技興國』的戰略方向,同時也會引起人們對社會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薦、評選標準的質疑。」
新華社主辦的《瞭望東方周刊》發表微信公眾號文章,指白酒行業與想像中的「高精尖」科技似乎不太能畫上等號,公眾對俗稱的「白酒院士」有疑問和不解也是自然,「希望看到院士評選按照嚴格科學的選拔標準和程序,不希望院士評選被利益挾裹,把榮譽作為『獎品』。」
資料顯示,已故的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副所長朱尊權,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到2011年,師從朱尊權的鄭州煙草研究院研究員謝劍平,因為從事捲煙「降焦減害」研究當選工程院院士,當年輿論炮轟當局又再冊封「煙草院士」,身兼工程院院士的呼吸疾病專家鍾南山亦曾炮轟這是「對學術組織的極大諷刺」。
澎湃新聞/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