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失業率創近17年以來高位。政府公佈,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7%,高過預期的6.9%,亦較去年10月至12月的6.6%上升0.4個百分點,失業人數升至25.3萬人。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批評,失業率高企,實由於保就業計劃下出現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其冀政府可派發短期消費券,以助企業避免進一步出現結業潮。
本港昨日公佈最新失業率數據,期內總就業人數為363萬人,較10月至12月的364.7萬人,減少約1.7萬人;失業人數由24.58萬人,升至25.3萬人,增加約7,500人;而就業不足人數由13.4萬人升至14.8萬人,增加約1.44萬人。
按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包括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失業率上升0.7個百分點至11.3%,行業合計的就業不足率亦升0.9個百分點至6.6%的紀錄高位。表現最差的仍是餐飲服務活動業,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顯著上升至14.7%及10%,大多數其他行業的勞工市場情況亦惡化,尤其在教育業和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放寬晚市堂食有助紓緩失業情況,不過3月、4月及5月為行業淡季,餐飲業仍須面對一定壓力,冀可盡快全面復市。
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仍擔心企業出現結業潮,故希望政府可向每名市民派發5,000元消費券,估計整體涉及公帑約300多億元。他估計財政預算案中派發現金機會不大,故提議政府向市民派消費券,刺激本地消費。同時促請當局在預算案中,針對性協助遇到困難的企業,例如旅遊業及近日被勒令停運等行業。
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指出,本港整體市場就業不足率期內上升0.4個百分點至3.8%,顯示本港勞動市場短期內仍受壓。同時,其估計本港失業率在未來數月仍會維持高位,甚至進一步上升,直至下半年經濟情況才見好轉。
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表示,雖然本地第四波疫情出現緩和迹象,但由於經濟活動需時回復正常,勞工市場短期內仍會受壓,需社會齊心協力令疫情盡早受控,對經濟復蘇以至勞工市場情況改善至關重要。
有大型企業逆市請人,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指,面對疫情莫大衝擊,料失業潮會重臨香港,為配合集團長遠發展故增聘逾千人。他指招聘會3月13日舉行,個別職位月薪達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