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牛角包(李德誠)

開心見誠:牛角包(李德誠)

最近,差不多每星期也有兩、三天會用上中環的行人電梯,每次經過士丹頓街,都見到新麵包店Bakehouse門口有十個、八個的人龍,最初以為是新店開張,但經過兩個月後,熱情似乎沒有減退。不過,天生不喜歡排隊,所以一直沒機會試,但心裏面一直有個問號,「真係咁好食嗎?」

直到兩星期前,晨早路過,可能是剛開門,竟然沒有人龍,於是第一時間買了她的名物牛角包和酸種蛋撻(sourdough egg tart),另外士多啤梨酥(Strawberry Danish)也實在太吸引,忍不住又買了一個,到最後當然不會放過至愛的香腸卷。接着,第一時間通知大女兒,着她不要吃早餐,準備試一試Bakehouse的實力。

說起牛角包,令我想起日劇《毒島百合子》中,女主角相信不同人有不同吃牛角包的方法,有些人會一層一層撕開,有些人會把兩邊的角拉出來,形形色色,女主角認為,從吃牛角包的方法,可以看出當事人的性格,是真是假,則見仁見智。不過,懂得吃牛角包的,一定會用刀把牛角包打橫切開,所以當天回家後,大女兒二話不說便用麵包刀把牛角包打橫切開一半,一望,果然是用心機、有實力的傑作。

牛角包基本上是一層麵粉、一層牛油,焗起後牛油溶化,便變成一層麵包、一層空氣,越花心機做,當然層次越多,所以愛做麵包的好友告訴我,牛角包不值得自己在家做,花的時間和工夫實在太多,而且香港天氣熱,要保持牛油不溶化,實在不容易。然而要買到好的牛角包也困難,Bakehouse牛角包的橫切面,簡直是一件藝術傑作,層次多少剛剛好,層次之間的空間也分佈得非常均勻,入口鬆脆,牛油味、麵粉味、焦香味平均,可說排隊也值得,至於她的酸種蛋撻,也非常惹味。

牛角包是法國特色食品,所以法國的牛角包大賽冠軍應該不簡單,最近一年比賽的冠軍,竟然是突尼西亞移民的第二代,冠軍的師傅為了做出最好的牛角包,每天早上天未光便起來開始準備,以便晨早開門時,有最好的牛角包供應。做牛角包的師傅,肯定有牛一樣的拼勁和勤奮性格,今年是牛年,也祝願各位讀者多勞多得,牛年吉祥。

http://fb.me/1486drlee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