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放棄咖啡嗎?」這是多年來很多準媽媽詢問醫護人員最常見的問題之一。
今年二月八日刊於《神經藥理學》的研究發現,懷孕期間攝取的咖啡因會改變嬰兒大腦的重要路徑,從而有可能在小朋友日後的生活中引發行為問題,負責研究的團隊發現一些獨特的生物路徑,令胎兒仍在子宮的時候腦部會受咖啡因影響而作出改變,這些改變的影響通常微乎其微,不會造成可怕的精神病,然而仍然值得大眾關注,應該是時候讓我們重新關注在懷孕期間攝入咖啡因對胎兒的長期影響。不過這項研究是回顧性的,攝入咖啡因的份量多少純粹靠母親的記憶,誤差的可能性的確存在。
在去年八月,《BMJ實證醫學》刊登了Reykjavik University心理學系教授Jack James一份極具爭議的研究,他回顧過往48項關於懷孕期攝取咖啡因的研究,他認為懷孕中的婦女如果攝取咖啡因,出現懷孕併發症的風險有可能隨着攝取量而增加,當中包括流產、胎兒夭折、低出生體重、兒童急性白血病等。他認為,咖啡因在懷孕期間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大家對懷孕期攝取咖啡因的見解是時候要改變。他亦承認,整體的研究是觀察性或回顧性的,完全倚賴受訪對象回憶起咖啡因的份量,引致這些研究可能存在缺陷,亦很難排除喜歡飲咖啡的人同時擁有其他危險因素,例如吸煙或飲酒等,所以有不少聲音認為他的結論屬於危言聳聽,需要更有質素的研究來支持或反對他的論點。
迄今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歐洲食品安全局、英國和美國的婦產科學院都認為,每天攝取200毫克或更少的劑量,對流產或嬰兒成長不會造成任何重大風險,卻沒有提倡完全消除咖啡因。的確,過高劑量的咖啡因當然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不良影響,能夠盡量減少攝取量是最好的,但要完全每天咖啡因「清零」似乎對各位準媽媽過於苛求。那麼200毫克又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咖啡因含量會受到咖啡或茶的品種、季節、栽種方式、烘焙方式、沖泡和飲用方式不同而改變,大家不妨參考以下的計算器粗略估算一下。
蘇振康 婦產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