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連豬香港迷因

讀書好●連豬香港迷因

近月大展拳腳的日本超市集團Donki,每次入內總會聽到不停播放的宣傳音樂:「don don don don-ki……」,歌聲很洗腦,每次離開時不期然會哼起來,大家都擔心若果林鄭宣佈對記利佐治街進行突擊式圍封檢測,被迫困在Donki超市一晚,不停被洗腦音樂轟炸,可能會精神崩潰。

同一時間是內地官方黨八股,正攻陷特區政府官方話語,甚麼「方方面面」、「小區清零」,市民一頭霧水,官員卻琅琅上口。又例如為何大陸官員巡視總是穿白恤衫?為何內地已經脫貧的農民,或是章子怡般大明星,也總愛「痞」,究竟甚麼令這些宣傳音樂、政治八股、衣着、行為像病毒感染一樣大規模被模仿及傳播?這是否來自小農DNA?

今天介紹一本關於文化基因的作品《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與文化演化史》,英文原著是《The Meme Machine》,作者是研究意識心理學的Susan Blackmore。迷因這概念是Richard Dawkins在暢銷書《自私的基因》中創造的新名詞,運用了生物學上的基因概念作類比,他認為人類在「文化中會經由非遺傳方式,尤其是透過模仿傳遞下去的東西」。基因是生物遺傳,而迷因則是透過模仿的文化遺傳,能將想法、觀念、行為或技能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一個大腦傳遞到一個大腦,形式多樣化,包括口述故事、服飾、食譜、歌曲、口號、雕塑⋯⋯。

對北京而言,年輕人投身反送中抗爭,是受外國勢力驅使,他們不知道「迷因」的影響力。

易模仿散播 物競天擇式演化

迷因的特性是可被模仿而且容易散播,當我們以迷因理論看世界時,一切也開始改變。究竟我們的思想、觀念是怎樣而來呢,西方自啟蒙運動以降,強調了人的理性思考重要性,浪漫主義則認為是來自文化傳統。作者告訴我們,人的想法其實不是由自己所創造,我們只是迷因的宿主,被迷因附體。

Susan Blackmore將迷因發展成Meme Theory,在達爾文「物競天擇」的演化原則基礎下,「人類除了受到基因的變異、選擇與保留之外,還會受到迷因的演化過程影響,而變成現今人類社會的面貌。」即某些迷因會世代廣傳,透過模仿的社會學習機制,不斷在全世界人類大腦中,複製、散佈,並且不斷發揮其影響力。甚至有時會與基因共謀,例如書中提到不同文化中「手淫禁忌」,為何只是針對男性,令我們從小到大受盡困擾,認為「手淫令人眼盲」,但女性反而沒有,背後是希望男性專心繁殖更多後代。

有人認為迷因不就是傳統文化觀念、宗教信仰嗎?其實兩者之間是有差別,迷因是一個訊息的載體,具有可複製、模仿及傳播特色,簡單、易明,訊息經過這容器,可被受眾快速理解及接收,傳統文化價值及宗教,未必有這特性。用Internet Meme來說明大家會較容易明白,這兩年香港抗爭運動中興起的PePe青蛙、連登豬、連登狗就是網絡迷因,既代表抗爭,同時也是一個訊息載體,可以變成「表情包」廣傳,反映傳送者的心情,具有可複製、模仿及快速傳播特性。在互聯網世界中,同時有大量迷因存在,互相競逐,這本身就是一個演化過程,在迷因競爭中,為甚麼「連豬」比PePe蛙更得人喜歡受人注意?因為連豬既是載體,也是內容,他代表本土、連登仔、抗爭精神、可愛動漫等感性連系,牽動我們的情緒。今天強推所謂國民教育,說穿了就是將「大一統」、「愛國」、「國情」、「雪恥」等迷因在學校內作強迫性傳播。但正如作者所言,迷因傳播是物競天擇式的演化,這些陳腐落伍的政治灌輸,又怎可能取勝呢?香港人應該創造更多集體身份認同,價值信念的「迷因」,將這些訊息一直複製廣傳下去。

這是一場迷因戰爭。

劉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