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制蓋棺】
【本報訊】北京強推港版國安法,國際社會擔心香港自由、自治不保,一國兩制下的保障逐漸消失。英國外交部本周二更新了與香港的營商指引,由過去形容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貶為「國際商業樞紐(global business hub)」,提到香港向來吸引國際訪客時更用上「區域樞紐(regional hub)」;與港府有正面、前瞻性的關係等字眼亦遭刪去,同時不再直接描述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有前經濟師指此舉反映英方或覺得香港不再是吸引國際投資者立足之地。
據報今次是英國外交部自2019年8月後,再度更新與香港的營商指引,而這次更涉及多個方面。新指引特別提到國安法在港實施、容許不公開審訊或送中審訊、四名民主派議員被取消資格、以及BNO簽證等內容,並且引述英國的香港半年報告,批評國安法削弱港人行使基本權利和自由,又重申國安法和DQ民主派議員違反《中英聯合聲明》。
此外,新指引認為香港的言論自由令人關注,甚至有表面證據顯示有公司因為僱員的政見、參與示威,而受到中國當局的壓力。
原本的指引形容香港在防務和外交範疇外,例如經濟及貿易享有高度自治,新指引不再直接描述香港有高度自治,僅指香港在一國兩制模式下運作,《中英聯合聲明》表明香港在其他事務享有高度自治;同時刪去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英國政府與港府一直互惠合作的描述,改稱香港是高競爭力的國際樞紐,及維持有關香港整體上是英國的主要商業夥伴、出入內地市場的關口的說法。
前香港滙豐環球市場經濟師林浩波指國安法實施後,不少西方國家都改變涉及香港的指引,包括提醒在港國民面對無理檢控的機會可能增加,澳洲更已提示在港國民應重新考慮有否必要留港,但營商指引的改變,「到目前為止,應該係得英國呢一個」。
他認為,英國外交部在指引刪除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的描述,反映英方對香港有意識形態上的改變,「即係覺得香港唔再係一個吸引國際投資者立足嘅地方,或者係以國際為目標嘅金融中心」。
林續指,上述改變符合近日在港發生的事,「外國都有公司選擇離開香港,外國投資者對香港作為投資基地,或者集資嘅中心,𠵱家係有個戒心,呢個係無可否認嘅事實,所以港交所至會搵一個外國人做行政總裁,就係想令外國投資者對香港有個信心喺返度」。
政府回覆稱,指引內容有關國安法的憂慮毫無事實根據,堅稱國安法令香港由亂變治,稱會加強推廣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更指隨著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香港會繼續成為企業營商的「重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