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進退兩難 恐制裁令緬靠攏中共

美進退兩難 恐制裁令緬靠攏中共

緬甸軍方月初發動政變,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帶來傷腦筋的問題:如不強硬反制,恐被指摘捍衞民主不力;若逼得太緊,緬甸或從此成為中國附庸,相信周邊國家都不樂見。

獨裁的緬甸軍政府與中共可謂一丘之貉,理論上是自然盟友。但美國《外交家》雜誌東南亞編輯斯特蘭齊奧(Sebastian Strangio)指, 即使在1990年代蜜月期,緬甸對中國其實都充滿猜忌,原因是中共曾支援緬甸的共產勢力和少數民族軍閥。

後來,軍方支持的總統吳登盛2011年突然叫停中方有份興建的密松水電站,現軍頭敏昂萊去年更罕有地批評中國暗地支持緬北的武裝衝突,足見緬甸對中國十分有保留。但是,如緬甸受國際制裁圍堵,就只能選擇與中國合作。

日投資基建 抗衡一帶一路

另邊廂,史汀生研究中心東亞事務共同主任孫韻認為,中國與昂山素姬關係良好,公開支持敏昂萊更會惹來國際譴責,或希望與軍政府保持距離。不過,緬甸有大量木材和天然氣等資源,加上能建立一條由雲南至孟加拉灣的經濟走廊,對中國有經濟和戰略利益,料中方仍願嘗試拉攏、甚至控制敏昂萊。

中緬之間多年來的利害關係,區內國家似乎早已意識到。澳洲前外長唐納(Alexander Downer)透露,馬來西亞和印尼1997年就不顧緬甸軍政府聲名狼藉,執意邀請緬甸加入東盟,目的是避免緬甸因太孤立而投華。日本亦積極在當地投資基建,抗衡「一帶一路」擴張。

在持份者眾多的背景下,唐納警告美國鐵腕制裁或令緬甸靠攏中國,認為作為區內另一重要力量的澳洲應在維護民主時,避免得罪東盟九國。他又透露在華府上周對緬甸軍方實施新一輪制裁前,日本官員曾游說美國,希望措施能避重就輕。

美國《外交家》雜誌

■理查森指,昂山素姬關心如何保住權力多於公民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