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戳破當地民主海市蜃樓的假象,昂山素姬瞬間打回原形,由一國之尊倒退回階下之囚的境況。換在十多年前,軍政府幽禁昂山素姬,國際聲援老早就從四方八面湧至,但如今她會發現,海外的「老朋友」都已離她而去。
軍頭敏昂萊推翻民選政府,西方各國固然紛紛譴責,但重點卻是要求恢復當地民主,至於釋放昂山素姬看來只是循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態度已相當明確,他們不再視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領導民主的典範,期望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另選賢能,擔此大任。
回帶到2016年,昂山素姬剛上台執政年時,西方曾有過很大憧憬,認為這位抱有民主改革理想的奇女子,可以為緬甸注入一番新景象。豈料,希望到翌年便告幻滅,因為昂山素姬竟然力撐曾經軟禁她20年的軍方,種族清洗國內的羅興亞人,西方才猛然醒覺,她跟緬軍只是緬族沙民主義下的一丘之貉。
2017年,若開邦發生的人道危機,上萬名羅興亞人被軍隊屠殺,近75萬人流離失所,當國際社會呼籲昂山素姬出手制止時,曾被稱為「民主女神」、「人權燈塔」的她卻置若罔聞,讓海外的支持者感到愕然、難過、憤怒,尤其當憶起她在1988年緬軍血腥鎮壓民主示威時,昂然發表了「我不能對所發生之一切無動於衷」的抗爭演說,莫不有昨是而今非之感慨。
2018年,面對千夫所指的昂山素姬,一邊傲慢地表明不會介意諾貝爾委員會收回她的和平獎,另一邊廂卻以「相當可愛」來形容她內閣中的軍方將領,至此西方終於認清這位緬甸國務資政,已不是從前的昂山素姬。過去民主路上的許多戰友決定跟她割席,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理查森是其中之一,他憶述那年訪問緬甸:「目睹昂山素姬及其團隊恣意攻擊多年來擁戴她的傳媒、聯合國和人權組織,可悲的現實是,她關心如何保住權力,多於如何保障其公民的權利」。
有死忠支持者認為,昂山素姬只是為了顧全大局,不得不維護軍方,否則民選政府很快會倒台,但事實證明只是歪理,無論昂山素姬如何賣力討好軍方,最後還不是被推翻了,更落得名譽掃地的下場,理查森認為這是「昂山素姬自作聰明跟魔鬼交易」的結局。
敏昂萊答應了重新大選,西方已開始思考如何協助緬甸恢復民主秩序,但昂山素姬顯然不再是他們那杯茶。理查森直言:「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需要新的領導層。」這位美國民主黨重量級外交人物已建言,「即使拜登政府和國際社會成功向軍方施壓,化解政變,救出昂山素姬,我們都不該允許回復原狀,大家期待昂山素姬成為民主擁護者已等得太久了,可是民主和種族滅絕是不能相容的,恐怕昂山素姬跟民主緬甸也一樣是不能並存」。
英國廣播公司 / 《聖塔菲新墨西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