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兼施】美國總統拜登周二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揚言「用不着大聲炮轟習近平在香港的作為」,認為中國終須為侵犯人權承擔後果。他又任命三名過往對華強硬的政治人物進入近日成立的中國政策小組,反映「拜登政府不會恢復到早前美中之間的和解時代。」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也向本報指出,美國對華強硬已成定局,縱然拜登有時顯得鬆手,只是政治包裝。
拜登在美國時間周二接受在CNN的訪談節目提到,他早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表明自己作為美國總統,有責任彰顯美國價值,惟指出「我用不着大聲炮轟他在香港的作為、他在中國西部山區對維吾爾人所做的事,還有他試圖以武力處理台灣」。他稱習近平知道「不同國家的文化有不同規範,各國領袖都要遵從」,亦知道需要承擔侵犯人權的後果。
拜登也表示,觀乎中國歷史,中國處於分裂狀態時,往往被「外部世界」迫害,因此習的中心思想是中國必須有統一及緊密的控制,「而他以此作為其所作所為的理據」。他認為,中國非常努力希望成為世界領袖,但前提需讓其他國家對華有信心,若繼續違反基本人權,將難圓夢。拜登不欲進一步解釋,並指中國問題複雜,「不會在電視以十分鐘講述中國政策」。
彭博昨日亦報道,上周才宣佈成立的中國政策小組,班底陸續就位,其中三名獲任命的人員分別是五角大樓首席中國問題專家拉特納(Ely Ratner)、美國財政部前高級制裁顧問羅森堡(Elizabeth Rosenberg)及美國進步中心前高級研究員哈特(Melanie Hart)。前兩者曾在新美國安全中心工作,曾呼籲美國與日本和荷蘭兩國建立「國際財團」,以製造半導體並使供應鏈多樣化。
哈特則將負責檢視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包括淨網倡議(Clean Network)。她去年10月於一份合寫報告裏主張對來自美國和盟國的供應商提供反補貼支持,敦促美國為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以便它們可以獲得安全技術和「高標準的治理原則,實現自由開放的互聯網」。據悉,哈特將擔任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和環境的次國務卿的中國政策協調人。
彭博認為,三名獲任命者過去對華強硬的態度與前總統特朗普的態度脗合,「表明拜登政府不會恢復到早前的和解時代」,而拜登政府選擇先與盟友合作,再對抗中國,與特朗普獨行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分析:「從政治策略看,拜登必然是有軟有硬,當中有政治包裝,國家之間能看清孰真孰假。」他續指,中美兩國互相不存幻想,習近平也不會認為拜登會對華友善,目前雙方只是鬥而不破。
此外,澳洲中國通前總理陸克文近日撰文指出,習近平企圖在十年內拿下台灣,追上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但北京輕視美國捍衞台灣的決心,同時建議中美應該協商,避免台海陷入戰火。
CNN/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