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紙媒逐漸式微的年代,去年10月創刊的社區雜誌《埔Journ》無異是一場賭博。前《蘋果日報》記者何映彤(Vicky)一腳踢,擲下30年來全副身家籌備這本雜誌。結果,首批2,000本《埔Journ》很快被掃光,她再加印1,000本,最後成功回本兼有賺。只是,更大的關卡還在後頭。
對於許多記者來說,2019年的香港令人疲憊無力。在《蘋果》工作六年的Vicky,認為記者彷彿只能被動地等待紀錄日復日的抗爭畫面,開始想要另覓出路。她去年6月辭職,全心籌備《埔Journ》。這個想法植根心底多年,但對於雜誌的定位和內容,她憑藉的只是身為土生土長大埔人的好奇心。「大埔人係好關心自己嘅社區。我一直都有個迷思,就係點解我會咁鍾意大埔?」
為着解答從這個問題,《埔Journ》是Vicky和街坊共同探索的一場實驗。她將雜誌定位為「記錄、討論、參與」,除了單方面向讀者提供大埔的資訊,她更重視藉雜誌達到連結社區的效果。第一期以林村河為主題,除了紀錄其與香港稻米種植的故事,Vicky更特意擺設街站,讓街坊寫下對林村河的看法。
儘管《埔Journ》以大埔為主題,Vicky定位其讀者群是全香港人。「大埔fb group admin都話見到好多入去睇嘅人都唔係大埔人,我覺得市場係ok嘅,所以我哋要做到一個質素,係可以令區外人都想睇。」雜誌不談及只有大埔人才明白的共同回憶,她強調的是新奇有趣的內容,像第一期談及的大埔養珠場,「連好多大埔人都唔知大埔有養珍珠」。熱愛藝術的她,亦重視雜誌的美感。「有一個台灣出版界前輩講過,你買一本書唔一定係因為內容,可能係好奇,或因為書嘅質感所以想收藏。」
Vicky找來一位攝影和一位設計師共同籌備《埔Journ》,首批2,000本雜誌的總成本約為90,000元,每本定價60元正,即要售出超過1,500本才可回本。雜誌發行之前,大埔已有三份免費社區報,包括有鄉事派每兩星期出版10萬份的《大報》、獨立媒體贊助的《埔報》、和由一群中學生創立的《七約之埔》。
面對競爭,她起初也為《埔Journ》的銷量擔心:「人哋免費派時,我憑咩要人畀錢買?同埋好擔心畀人話我借大埔賺錢。」惟各份社區報各有特色,《埔Journ》亦很快被掃光,再加印後已有賺,讀者熱烈的反應亦鼓勵了她。「好多街坊冇諗過大埔出到一本雜誌,佢哋有一本屬於自己嘅雜誌係好開心。我喺大埔長大,我信任呢個區會支持我,而呢個區亦冇令我失望。」
即使成績比預期理想,Vicky其實「冇話特別開心」。為了出版《埔Journ》,她將全副身家一次擲下。首期扣除成本後,所得利潤也要用作出版第二期的儲備資金,她個人實際所得總共只有10,000元──這是她籌備至發行雜誌數月以來,一腳踢負責採訪、推廣、送貨、行政等工作的總收入。為了生計,她需要同時兼任其他散工。「一開頭我冇咩壓力嘅,但到𠵱家要周圍搵收入,搞到少咗時間搞雜誌,呢樣先係最大壓力。」
目前,正籌備第二期的她,因工作繁忙已一再延遲出版期。「其實係惡性循環,冇錢咪只能係咁用自己時間,好似鄉事派用錢就可以解決好多問題,最基本揀紙都唔使睇budget啦。」同時,她亦非常擔心下一期的銷量,因為每一期的收入都將影響再下一期的存亡。「就算第二期都ok,但第三、四、五呢?今次有啲人係五本、十本咁買去支持我哋。但唔知到時社會環境點,又唔知我哋做得夠唔夠好。」
曾有人勸Vicky為《埔Journ》眾籌,但她斷言拒絕:「我唔想用人哋嘅錢去完成我嘅夢想。」那可以如何解決資金的問題?有書店建議她加價,但她也堅拒,因為60元是街坊接受的上限。那有辦法削減成本嗎?90,000元成本當中,雜誌出版、發行和上架費佔了一半,但她堅持紙本形式,以幫助香港日漸式微的紙行和印刷廠,亦希望能讓香港人有靜心手捧讀物的機會。
她亦不願削減合作者的報酬,「人哋付出幾多,你要畀返幾多,我希望做到等價交換。如果次次都『喂你幫幫手』,咁咪即係剝削咗佢哋」。她總說自己已經「對唔住」第一期合作的朋友和書店,故下期決定要再多給一點酬勞。那你自己做到等價交換嗎?她尷尬地說:「我就係做唔到囉……我有啲自打嘴巴嘅,我係將自己嘅收入壓到最低。可能做記者成日都覺得本身人工低……」
目前《埔Journ》經營不算穩定,Vicky也認為光靠銷售紙本並不足以維持雜誌運作,故開始經營網店,與不同藝文工作者合作設計和銷售商品,目標市場包括台灣和日本。未來,她亦希望能多舉辦社區活動,進一步推動街坊參與,所得收入將投放於《埔Journ》團隊的歷史研究和調查工作。
Vicky相信,《埔Journ》還是充滿可能性。成功與否,在於自己的心態。「其實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啦。『做唔住』係虛構嘅外衣嚟,只係你賺唔到你想賺嘅錢啫,你一開頭期望唔好諗住要賺大錢,咪唔會有咁多限制囉。」訪問一小時後,Vicky又要打工掙錢去了。「如果真係冇人買,咁咪即係我做得唔好,或呢個社區唔需要《埔Journ》,咁我咪發展其他嘢囉。我覺得雜誌係唔會點消耗我嘅意志,記者嘅熱誠係襟燒啲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