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是嫩的辣,餅是老的渣。何謂渣人,就是老,定義如此狠辣,就是嫩。
有人說,用笑到哭表情符號,就顯老;髮型非中間分界,就暴露高齡;穿緊身牛仔褲,又是老了。如是我聞,即時笑到哭。
什麼人如此,是年輕人,就一批輕到二十幾歲或以下,繼續在玩TikTok的美國Z世代,據說還憑以上三大罪輕薄三十幾的老人家,嚇得有些三七、六四分界的老人立刻把髮型撥成五五分,裝嫩去。真有趣,因為夠無聊,這樣的新聞,立刻也成了舊聞。這場潮流戰役,即使一代新人勝舊人,沒關係,三五年後,新人又變舊人,總之,無論什麼Generation,Gosh,認真就GG了。
這什麼鳥潮流,當今天下,不是馬斯克加持過就不入流。只有笑到哭只有阿媽輩會用,因為用多了用久了,用骷髏頭就是真後生,果然可畏,嚇得我,不同時代價值觀之分,只憑這標準未免太寬鬆,應該比緊身牛仔褲更緊。據網絡語言學家分析,長期用同一種方法表達笑的話, 就會失去真誠。
越說越傷心,原來網絡語言還可以成科目,多謝學家,感恩學者,不說還不知道濫用笑到哭,就笑得不夠真誠。承此貴言,本人只有在來回往復到臨表涕零,不知所云之際,才用表情符號完事;無須用多用久,一用就自覺是真誠的敷衍。最驕傲就是許多符號都搞不清代表什麼,試問表情僵化為符號,像不像打玻尿酸打到苦笑不分的演技?
演技太嫩,等於表達能力有限,在我手上,emoji等於對話的句號,跟標點符號沒分別。那我是老還是嫩,抑或是升天了?
至於髮型潮流,想跟就跟,跟得太緊,也沒幸福,不配合臉形髮質髮線, 都是有為法,如露如電,潮唔潮,亦作如是觀。損友問我,曾經髮長過眉,是什麼玩法,會不會刺到眼睛,擋到視線。冤枉啊,只是那時候忙到忘了剪髮,又懶得剪而已。
褲子貼不貼身,代表貼不貼近新世代更好笑。腿部線條不似世間預期,貼身不是暴露年齡,是暴露被世人眼光逼得太緊的狼狽。
與其把符號符號化,不如研究文字語言變化。「老餅」其實已經很老餅,為什麼沒有跟「該煨」、「啋過你」老化?老跟餅又有什麼關聯?這些考古粗活,就留給老餅去幹吧,幹你的潮流。
如果Y世代連自己的髮型都沒有捍衛的勇氣,要裝嫩,就對不起Z世代,要是Z世代只趕着追潮流,也只會被時代追逼,無處可逃,白活了青葱歲月,只剩下黑人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