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假App、鬼機安心出逃 避留私隱洩行蹤 大狀:隨時犯法

網民假App、鬼機安心出逃 
避留私隱洩行蹤 大狀:隨時犯法

【本報訊】政府宣佈顧客初七起進入食肆及指定場所,需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或登記個人資料,經營者違規將被罰停業。新措施被指疑收集市民行蹤,有專家指程式索取權限遠多於防疫用途,如何避開監察成為熱話,幾可亂真的仿製程式、手寫填報假資料等方法湧現,有大律師提醒做法或觸犯法律,但認為搜證或執法相當困難。

港府以防疫為由,去年推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監察市民行蹤,惟使用者寥寥可數。政府趁假期出招,以開放晚市堂食及復業為條件,規定顧客初七起進入有晚市的食肆及指定場所如戲院、美容中心等,須使用「安心出行」或登記個人資料,違規經營者將被罰停業3至14日。

消息一出,坊間反對聲音紛起,皆因該程式索取手機大量權限。創科局局長薛永恒日前更稱正研究在程式中加入藍牙定位功能,毋須用家掃描亦會自動定位行蹤,更加深市民對被監控的疑慮。

資訊科技界選委黃浩華表示,現時版本的「安心出行」雖較初推出時取用的權限大減,但仍遠超防疫所需。他稱iOS及Andriod最新版本內置「暴露通知系統」,已可協助用戶知道自己曾否與確診者身處同一地點,可供各地公共衞生機構申請並加進應用程式中,全部資訊均被加密,僅與附近裝置交換,亦可隨時開啟或關閉該功能,但政府卻拒絕採用 。

港人紛紛討論如何能避開監控。有擅長編寫程式的網民在新措施宣佈後不到半日,已在「連登討論區」發表模仿「安心出行」的「漸進式網路應用程式(Progressive web application)」。記者實測該仿製程式,發現介面與「安心出行」十分相似,可輸入任意地址,甚至能夠掃描「安心碼」,旁人難辨真偽。

有網民亦發現關閉手機網絡功能可如常使用「安心出行」,換言之,可準備一部無SIM卡的「鬼機」作為「安心出行」專用機。但黃提醒,要注意程式可被設定為隨時偵測網絡狀況,待有可用訊號後即發送資料,並非百分百安全。普遍意見亦認為此做法將增加安心出行下載量,等同為政府監控賦予認受性,主流聲音仍是杯葛使用。

■有餐廳為不欲使用「安心出行」的顧客放置資料卡收集箱,並承諾定期銷毀資料。

性質屬行騙 惟難執法

有討論建議登記個人資料時填報假姓名及假電話號碼。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若有人因使用假應用程式或假資料而獲許可進入場地,性質等同行騙,有機會觸犯不誠實使用電腦或行使虛假文書罪行。但他認為若要執法,搜證有難度,「或者畀人delete咗,或者佢遺失咗,有好多原因」;疫情下人人戴口罩,就算有閉路電視片段亦難辨身份。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昨指,近日有網站偽冒「安心出行」,呼籲市民切勿下載,重申「安心出行」「無大台」,即出行紀錄只存放用戶手機,個人行蹤不會外洩。該程式在政府威迫之下,至今下載數字亦僅約84萬,參與場地逾七萬個。

■有網民在討論區發表模仿「安心出行」的應用程式,介面與正版幾可亂真,可輸入任意地址。

■初七起顧客進入指定場所如健身中心等,須使用「安心出行」或登記個人資料。

黃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