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戰線】近400位民主派自去年出任區議員後,地區橫額設計別出心裁,元朗區議員陳敬倫更大膽地放棄掛橫額,選擇在欄杆綁上木板製的簡單筆劃,成為藝術裝置「被推倒的自由」,在元朗市中心控訴極權。自此,多份回應時弊的作品極速被拆走。在美國讀了10年藝術的陳敬倫,在極權下以美學包裝痛苦回憶,在敢怒不敢言的社會,為眾生來一場藝術治療,他相信港人能在作品中心領神會。
記者︰何嘉瑤
在欄杆掛上破格「被推倒的自由」後,陳敬倫不時推出其他實體或虛擬作品回應大時代。放棄把自己嘜頭作宣傳,如此低調,陳敬倫會被街坊記得嗎?
「反而𠵱家我做呢啲,知名度係高咗」,陳敬倫不禁笑道。與其他人一樣,經歷過被人𠝹爛橫額,他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首幅作品「被推倒的自由」原意,就是希望「橫額」能「活」得久一點,最終卻獲得意料之外的知名度。切中時弊的作品獲廣傳,結果不足兩星期,心虛的人把它拆走。
未當選前,以「社區整容師」做銜頭的陳敬倫,曾在美國修讀藝術十年,當選區議員前是視藝科老師,他認為藝術既可傳遞訊息,且可治療人心,「藝術某個程度上就係可以將一啲唔開心、唔靚嘅嘢,變晒做靚嘅嘢」。
這番話正好體現在他的最新作品「5個T」,構思來自一套2000年港產片中一句對白「Till They Tell The Truth」,欲表達港人會一直等待真相到來,回應社會沉冤待雪的事件。懸掛「5T」的地方正是原先擺放「自由」及「真相」系列橫額附近,但掛出幾天就被消失,「5T」正好呼應真相未明。
陳自言不擅長於政治論述,但醉心藝術,希望能成為「自己有幾多能力嘅人,就喺佢嘅層面度付出(嘅人)」,將一己所長應用在區議員一職,將聲音轉化為符號、圖案,利用藝術創作,以「比較輕鬆啲、有啲啟示嘅方式幫人記得(每件事)」。
陳敬倫的作品不花巧,製作過程卻相當花心思。採訪當日,記者目睹陳先以鉛筆在木板勾出「時(代變)革」二字輪廓,再親手用電鋸切割板塊及鑽孔,及後以綠色膠紙代替油漆,以「不定線」方式貼上欄杆,再以衣架等工具固定作品,過程前後花了四個多小時。
除了藝術,本身為朱凱廸新西團隊一員的陳敬倫還熱衷文物保育、環保議題,希望未來一年能設計出一個包含十個文物古蹟保育景點的行程,推廣在地環境保育,培養港人對社區的關懷,讓每個人都能成為社區藝術師,以藝術融合政治、連結港人,成為新常態下另類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