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有線新聞爆發人事大地震,40人被裁,及後港聞、國際及中國組全員等共34人亦辭職明志。有網民鼓勵離職的記者自立門戶、另起爐灶。但思量新聞自由尚餘多少之前,記者必先處理一個實際的問題:點搵食?
過去一年,網上媒體如雨後春筍湧現,但有多少新聞失落於資訊洪流和網絡演算法之中?即使香港人歷經社會運動後,更有意識支持同路媒體,但課金的熱度又可維持多久?種種不確定因素,讓本已難牟利的新聞工作再添陰霾。抱着一腔熱血的記者惟有眾籌再眾籌,挽救倒閉邊緣的媒體。有記者則不惜打散工賺外快,以撐起尋真的志業。
沒有了主流媒體的資金和牌匾,香港記者們有可能靠自己養活新聞,甚至以新聞養活自己嗎?
記者:陳芷昕
近期越來越多公眾人物和意見領袖在社交媒體、Patreon等內容收費網絡平台上,刊登內容換取收入,這對離開主流媒體的記者而言,可以是一條出路嗎?以「本土派暴民」自喻的獨立記者白影,在Patreon開台一年,吸納超過300名讀者訂閱他的新聞資訊。平均月入過30,000元的他,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參考例子。
本來任職公關的白影,自2012年反國教學生運動加入網媒SocREC起,一直在主流體制外以公民記者身份報道新聞。基於自己鮮明的政治立場,並希望享有更多空間發掘故事,他從來無意加入主流媒體,甚至刻意與之保持距離。雨傘運動翌年,他辭去全職工作,夥拍十多人成立網媒TMHK。至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的一次警方例行記者會,有記者離場,以示抗議警方不尊重傳媒和打壓新聞自由,支持響應行動的白影與其他TMHK成員理念不合,決定以獨立記者的身份,在Patreon發佈新聞。向讀者收費,不是為生計,而是他相信新聞有價,「我哋要付出好多時間研究、解構,但香港新聞工作者係嚴重underpay,大家畀錢睇文時,係對新聞工作嘅一份肯定」。
白影在其facebook專頁這樣自我介紹:「土生土長的菲裔港人,攝影記者又是文字記者,不時有全城獨家新聞。獨立記者,不怕強權,報道真相。」身為記者,職責是要記錄和報道真相,但白影認為報道要跳出只是陳述事實的框架。他強調,這並不代表要脫離事實,只是他會「做多一步」。如針對去年的《施政報告》,他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上萬字的文章,逐點拆解其荒謬,「你睇落全部係事實,但入面有我強烈嘅批判」。
新聞講求客觀持平,這種帶有強烈個人立場和主觀色彩的報道,會不會助長大眾政治立場兩極化?白影解釋,這是他的經營手法:「我搞TMHK時就係諗住做到黃、藍兩邊都睇,但人嘅天性係鍾意聽古仔,只係得事實係冇人睇。主流媒體個brand夠大,唔需要咁踩界,但跳出嚟嘅話就真係要突破既有框架先搵到生存空間。」
白影亦花大量時間「收料」和「搵料」,發佈獨家新聞吸引讀者訂閱。如2019年10月,他在facebook專頁爆出獨家消息,報道有份DQ黃之鋒參選資格的油尖旺民政事務專員蔡亮疑受死亡恐嚇,須入住安全屋,及後《蘋果日報》、《星島日報》等主流傳媒紛紛跟進事件。身為獨立記者,沒有主流媒體的資源和人脈,做偵查報道確是難上加難。白影依仗的惟有是自己的人格,讓吹哨者相信他。他更曾自掏腰包聘用律師審視公司文件,以求報道準確。
但消息有時或許空穴來風,耗時甚久的偵查報道也未必次次種出成果。對記者來說,公信力絕對是其賴以維生的金漆招牌,對沒有大台撐腰的獨立記者更甚。為保存自己的公信力,白影以「分身」處理不同消息:「當我fact check晒所有嘢,證實係事實嘅,我就會押咗我本人嘅名譽,用我本名Jeffrey C Ybanez去寫。但如果有啲係道聽塗說,我fact check唔到,但讀者又會想知嘅,我會用筆名白影。」對讀者來說,兩個名字有分別嗎?他思索片刻:「可以話落本名嘅係新聞報道,落筆名嘅係tabloid。」對於此兩類文章,白影的收費不一。如要閱覽報道,讀者需每月付5美金;如要進一步解鎖收看「未經證實的高度可信的消息」和「得悉經證實但不適作報道的消息」,讀者需每月付15美金。
白影在報道以外,也極為重視經營網絡上的個人形象,並經常與他的讀者互動。他在facebook上開設「白影聊天室」,不時與較友好的讀者分享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瑣事和照片。「好似寫書咁,有啲作家會好收埋自己,有個神秘感,令讀者有好多遐想;另一種就好open,令讀者覺得佢好真實,會覺得係呢個作家嘅朋友。」讀者若每月付128美金成為最高級別的「黑金級金主」,更可到白影家中,親嚐他的廚藝。
經營Patreon一年,白影吸納超過300名讀者訂閱,平均月入過30,000元,他不知道能否持續下去,但至少以現階段來說絕非失敗。他認為,記者本身的知名度,可能才是他能否借收費內容維生的決定性因素。在本土派中早累積了一定名氣的白影,從未為訂閱收入擔心,「我開之前都有問我嘅fans,如果我開Patreon肯唔肯畀錢同會畀幾多,咁我都知200、300個係走唔甩。」經營一年,讀者群主要仍是他本土抗爭圈子中的die hard fans。他認為,若記者本身欠缺知名度,又沒有固定讀者群,的確較難吸引人課金。建立一個品牌需要時間,但他深信,只要讀者認可你的品牌,就會成功。「坦白講,寫字比我好,影相比我靚嘅大有人在。但既然我得,大家都應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