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緬甸的距離 - 曾志豪

香港和緬甸的距離 - 曾志豪

以前香港和緬甸是拉不上關係的。因為香港即使無民主,但我們仍有自由。緬甸的軍政府就像遙不可及,香港人不會有軍管的恐懼和共鳴。今天不同了,香港人share緬甸軍人政變的新聞,好像歷歷在目,似曾相識,而且香港人還用了過來人經驗去預測局面。

譬如早幾天緬甸民眾發揮創意走上街示威,有人為這些幽默叫好,但不少香港網民潑冷水。

他們認為這些幽默創意的抗議方法等於早年香港的快樂抗爭,和平盛世,又或者面對講道理,受制約的政權,或許仍然奏效;一旦對手感到受威脅,不講情面,便看不到「快樂」,只看到抗爭。抗爭便是敵人。而政權對任何威脅自己的抗爭,都當作敵人。香港人的觀察不幸言中。

緬甸軍政府裝甲車都開上街頭,實彈射人,釋放萬計囚犯混入社會危害秩序。數度斷網,暗黑搜捕,實名登記……軍政府不管你用甚麼方式反抗,反抗便有罪。 香港人從緬甸人身上看到未來的恐懼。

特別是斷網,如果香港還有下一次的社會運動,警察一定毫不客氣,把傳送社運訊息的平台封鎖。最重要今天香港已經做了幾次這種封網行為,由「香港編年史」到台灣的「轉型正義」網站,香港人都是突然失去了接觸資訊的自由。

而安心出行也令人無法安心,無孔不入的監控和位置追蹤,也和緬甸的「住旅店實名制」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可怕是,香港和緬甸的混亂背後都有北京的身影。傳聞北京協助緬甸架起防火長城封鎖緬甸人的網絡,雖然北京否認,但中國和緬甸軍政府卻是關係密切,至少中國不肯用「政變」定義緬甸局勢,也拒絕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譴責軍政府。

即是說,北京即使沒有積極支持,也絕對沒有意圖阻止;有權力的人不作為,對施暴一方沉默縱容,香港人記憶猶新。接下來我們可以看看,世界的制裁對緬甸軍政府有多大約束。而權力能否順利交替,也是檢驗政權是真獨裁還是假民主的最佳工具。香港和緬甸從未如此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