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牛年,說一說中國股市這頭「慢牛」是否健康。
筆者自2019年中定性中國A股進入牛市二期,所持原因是中國政府有「憂患意識」,並有能力及有意願以財政刺激推動經濟增長,縱使在貿易戰打擊底下仍有實力令企業保持競爭實力。
中國股市今年1月25日見13年高位,人行於翌日的公開市場操作只做了20億元人民幣的逆回購,實際收回780億元人民幣,敏感的短期炒家立刻沽貨,中、港股市均回調6.5%。中國監管機構對於高槓桿炒賣的防禦從沒鬆懈。
美國已轉移至拜登政權,新政府雖然說支持多邊主義,但各國將信將疑,「去美元化」是環球各國政府想做之事。數字人民幣已試行,假以時日,不難做到負起計價、結算及儲備的功能。只要中國不出現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各國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信心仍將上升。
過去10年的美國股市是「慢牛」的表表者,標普500在2010至2019年升幅為155% ,平均每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1% ,比平均每股盈利增長的8.5%高2.5個百分點 ,這個溢價可視為「流動性溢價」,由高貨幣增長貢獻。2010至2019年,美國貨幣增長平均為6.2% ,比平均GDP高4% ; 近年來,中國積極管理貨幣增長速度,2017年至2020年疫症發生前,中國的貨幣供應增長平均為9% ,高出GDP 2.4% 。如果中國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甚或稍為收緊,都不會對增長以致股市構成重大威脅。
美國慢牛跑足11年,中國慢牛行情從2018 年開始,仍有一段長路可走。
王良享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