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三級歷史建築、俗稱白屋的前域多利道扣押中心,於改建為芝加哥大學香港校舍期間,校方誤拆2號銀禧炮台一幅弧形牆,古蹟辦承認該幅牆原本連着一座工人宿舍,校方2016年時拆除宿舍,誤以為該幅牆是後期加建,建議拆掉,當時古蹟辦不反對工程,兩年後找到新資料,才發現涉事古牆原來是炮台防衞系統一部份,即為歷史建築。學者批評古蹟辦及大學對炮台了解不足。
被拆走一幅牆的2號銀禧炮台,位於摩星嶺域多利道,2010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政府以私人協約方式批了給芝加哥大學香港中心活化校園,不過大學在2016年的時候,拆去炮台外圍一幅牆。
發展局回覆指,政府以私人協約方式將前域多利道扣押中心用地批予芝加哥大學香港中心活化。大學2016年提交方案,指位於2號銀禧炮台後方有一座工人宿舍(包括涉事的弧形牆)為後期加建的構築物,由於該宿舍影響炮台原有的空間佈局,大學建議拆除。古蹟辦審視當時的資料並實地視察後,不反對相關工程。芝加哥大學香港中心其後在2018年找到新資料,顯示工人宿舍的弧形外牆為原有防衞系統一部份,由於取得相關新資料時弧形外牆已被拆除,為更完整地向公眾展示有關的防衞佈局,芝加哥大學香港中心保留了現場遺下的牆壁痕迹,並以文字詮釋有關佈局及過往曾作的改動。惟發展局沒回應會否要求重建外牆。
為政府進行古蹟評審的珠海學院教授蕭國健指,事件反映古蹟辦和大學對炮台了解不足:「了解不是太精細。別人交給你時這樣,你應該保存,或者別人交回給你時,應該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