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要生活無憂,大家都會說無可能。那逃離香港移居外地,生活就真的會比較無憂嗎?記者六年前移居北海道札幌,頭一年念書學日文,2016年在日本公司工作,其時和移居到富良野的港人蔡永紅(Penguin)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更成為朋友。今日,我來到富良野訪問Penguin,分享這五年在北海道的生活。
「其實不是無憂的,單是做生意就不是無憂了,尤其是觀光業旅遊業面對疫症。就算撇開疫症,自己不是富二代,金錢上也沒法無憂。」Penguin現時經營旅館,共有三間獨立屋,兩間是公司持有,一間是幫海外業主管理的。每間旅館都是一座兩層的單幢建築,有廳、廚房、睡房及衞浴等。三年間累積很好口碑,旅館鄰近富良野的北之峰雪場,每到雪季都一屋難求,要不是武肺來襲,根本不愁生意。
過去一年,武肺肆虐,北海道疫情嚴重,「確診個案多集中在旭川一帶,慶幸富良野尚算安全。由於這裏屬鄉郊小鎮,大家無論外出還是駕駛都常備口罩,加上人口不多,人與人接觸的機會少,傳播病毒的風險相對較小。」Penguin說。
疫症前,Penguin的生活是這樣的:夏天,每天步出家前的小庭園栽花種草,散步不用三分鐘就到展望台,俯瞰整個廣闊市景,遠方還看到十勝岳,然後打理旅館;冬天,走約十分鐘就到達滑雪場。Penguin要打理旅館,也愛滑雪,囡囡要上滑雪課,就父女倆滑雪去。妻子黃慧賢(Windy)愛跳舞和整麵包,於是在舞室兼職或到麵包店打工,亦會幫忙打理旅館。工作和生活,可說是達到真正平衡。
「一開始來的時候,我們怕女兒Pendy日文不夠好,會有比較,故沒有選市中心的學校,選擇了鄉村小學。其他學校一班40人,她的學校六個年級加起來10個人,她那一班就是三個人。有時有人問我她成績好不好?我都不知怎回答。不是第一就是第三,沒有很大比較。人家每年去一次學校旅行,她的學校因為人少,所有事都六個年級一起做,一年去足六次。Pendy以前(在香港)真的抗拒上學,現在相反,回學校可以在體育館跑,就算是冬天,一樣穿短袖跑到大汗淋漓,又會到河邊捉魚,過程中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學習。」媽媽Windy說,小朋友在不用競爭環境下學習,作為父母心境也平靜得多。
爸媽極享受富良野生活,囡囡Pendy也是融入想成為富良野人,日語也早已比廣東話流利。
「你覺得自己是哪裏人?」我問Pendy。「正確來說,是香港人。」10歲的她思考片刻腼覥地說。「那如果讓你選擇,你會想當哪裏人?」我再問。「這裏,富良野人。」Pendy說。
「這只不過是一個身份,在哪裏成長,就會覺得自己是甚麼人。我在香港出生成長,自然覺得自己是香港人。Pendy在這裏成長讀書,覺得自己是富良野人或日本人我覺得OK,不用太執着。若我可以選擇,也想當富良野人,不過富良野不是國籍嘛,所以就是日本人。」Penguin說。
在自己喜歡的地方生活久了,想要百分百融入,人之常情。不只是為了一個身份認同,也基於實際考慮。
「Penguin夢想是在農場工作,但因為外國人身份,不可買農地,沒法經營農場。也因為沒有永住(權),很難申請貸款,買樓買地都只能一筆過。」Windy說。
當年在香港中資公司當文職的Penguin,上網結識了富良野一個農場的負責人,為他申請「在留資格證明書」到農場工作,2016年一家三口移居北海道富良野。開農場,其實是Penguin到富良野的終極夢想,只是五年過去,還沒能找到門路。「當初我在觀光農場工作了兩年,但和農場的投資者理念不一。我看待種植沒有那麼商業化,但它們比較商業化,因為是觀光農場。我希望自己有田地,種一些好吃的食物,像富良野一般農家的生活模式。」Penguin說。
雖然北海道以至整個日本人口都面對少子化的問題,從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可是對農業這一行,日本還是極度保護,不隨便給外國人參與。「我曾經跟這邊的農業委業員聊過,發現外國人在這裏經營農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離農者』的地,附近的農家會有優先購買權。除非找到一個農家願意給你繼承權,否則絕不可能。」雖然這麼難,Penguin還是沒有放棄。「我們會嘗試拿永住或歸化成為日本人。一來這樣就不用擔心Pendy長大後因身份而遇到障礙。二來又可以朝經營農場繼續發展。」Penguin說。
一路走來,由2007年着手籌備,Penguin到2016年才移居北海道。移居後,由農場打工,到當老闆經營旅館,又過了5年,前後共14年。「移居不是心血來潮的事。我建議要先過來日本居住才下決定,這裏有好的,也有很煩的。在日本辦文件手續有自己的一套,絕不簡單,有時會令人崩潰。當然,語言十分重要。申請『日本經營管理簽證』的門檻是500萬日圓(約37萬港元),看起來不錯,但很快就會花完。做生意必須有計劃,當然資金是越多越好。」對在考慮移居日本的香港人,Penguin送上這樣的建議。
這次在Penguin的旅館住了三天兩夜,感覺很棒,不只是屋內設備完善,也因為主人Penguin熱情地分享富良野生活、推介餐廳,有時間也會和客人一起滑雪,要留意的生活情報如超市、祭典等總是一樣不缺。
「今晚記得看煙花!每周二、四、六,至3月初。」他說。
晚上7點半,我們在家裏吃火鍋,吃飯前煙花爆開,大家趕緊熄燈,坐在家中欣賞這一場只屬於疫下遊客的富良野小型煙火大會。只放30次,每次只5分鐘。是富良野送給疫下到訪的國內旅客。嘭嘭嘭聲響,療癒人心。在幾乎所有煙花大會都取消了的一年,在疫情反反覆覆連國內旅遊優惠也取消的時間裏,富良野自行推出住宿補助優惠,還送給訪客這樣美的煙火。
從前身處在香港,不敢想像這是日常生活,只能是旅遊時才會有的時光。如今,來住過幾遍,自己也在札幌生活,就明白到生活真是可以這樣的,就算不是完全無憂,也可以這樣的平靜。
Penguin日常
採訪:丁蓓
攝影:黃嘉朗
編按:丁蓓(情小姐)為fb「情熱北海道」版主,旅遊飲食雜誌記者出身,曾到多個國家採訪。2014年移居北海道,繼續寫作人生。2016年開展網絡平台,其後創立公司「情熱日本合同会社」,當一名小小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