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之外》:「銷毀前」 - 李碧華

《小說之外》:「銷毀前」 - 李碧華

當看到Signal上,過往通聯頻密的朋友,「自動銷毀功能」限定一日,真是悲從中來。

即是24小說後就不留任何痕跡了──當然,對比5秒「閱後即焚」,多了23小時59分55秒的留存,已算長久。世無天長地久,小說是騙人的,我自己寫也不信,但消失得那麼快……而且以前的「刪除」、「delete」,竟用上了暴烈的「銷毀」,同「鏟走」、「槍斃」、「滅絕」,異曲同工。

再也沒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情懷,奢侈不起。

我是作者,更是讀者──當讀者的年資比當作者長。所以我愛書,每回收拾,斷捨離不易──總是耗了大半夜,又一一放回原處。時光流曳,但書中文字永存,人死了,書還在。

現實中,人們漸漸不大看書,看圖片看訊息已覺時間不夠了。

Google相簿有「重溫這一天」,可追溯至去年今日、前年今日……甚至5年前,勾起回憶、紀念,心中有種柔軟的感覺,旅遊的情趣更叫人惆悵。你我一年沒出過門了,去年和今年已恍如隔世,尤其是心情一跌不起,一蹶不振。連過年,也說不出「新年快樂!」這樣自欺欺人的祝福,白色恐怖下,說「香港人加油」、「好人一生平安」,竟有違法被禁之虞,難道被動銷毀嗎?

我以為所有動人的小說,不外「癡男怨女,悲歡離合」八個字──不過現在可以簡化為「銷毀前」三個字了。

洗腦換血,篡改歷史,禁止回憶……一切短促如夢。

記得明朝聲望極高的奇人,預言家劉伯溫(1311~1375),除《燒餅歌》外,也有預測中國未來的《金陵塔碑文》,六百年後,「淺水鯉魚終有難,百載繁華一夢消」……

淺水灣?鯉魚門?遙祭「銷毀前」的百年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