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樓股多波動

牛年樓股多波動

【1973癸丑年】假股票事件觸發股災

對於香港老股民來說,當年是首嘗股災滋味。由60年代至70年代初可說是股市大時代,據報章形容,當年全民炒股,魚翅撈飯為常態,3月9日恒指升至1774點的高峯,但很快一場股災掩至。

3月12日,合和實業主席胡忠刊登啟事,稱「發現三張偽造之票面一千股合和實業股票」,並通知當時三大交易所暫停買賣,至同月21日再發現10張假股票,警方接報調查。股民擔心手上持有的是假貨,於是紛紛拋售,觸發股災。

警方於8月破獲假股票集團,但無助股民重拾信心,到10月中東戰爭爆發,石油禁運,港股再度下瀉,至年底最低見470點,翌年經濟持續不景,不少上市公司清盤,至1975年經濟才逐步回穩。

■1985年,李嘉誠及包玉剛(右)分別收購港燈及會德豐。黑白圖片

【1985乙丑年】李嘉誠包玉剛大收購

1985年及1997年的牛年,都與香港回歸有關,前者《中英聯合聲明》生效,香港踏入12年過度期的第一年,當時社會對回歸頗有信心,地產市道興旺。另一邊廂,80年代是華資企業抬頭重要時期,1985年初,李嘉誠透過和記黃埔,以近29.05億元收購英資置地旗下港燈34.6%股權。此外,當年會德豐收購戰亦是焦點,最後由九倉「船王」包玉剛勝出,收購了會德豐。

【1997丁丑年】金融風暴急推冧股樓

1997年對港人最百感交集的,可說是7月1日回歸。惟港人當時未想到的,是回歸後即要面對金融風暴。風暴前夕炒風高漲,特別於樓市,炒籌、摩貨不絕,不過至7月後市道逆轉。

大炒家索羅斯主導的量子基金進軍泰國,大量沽空泰銖,逼使泰國放棄固定滙率制並實行浮動制,泰銖兌美元暴跌17%,外滙一片混亂。至10月,大鱷轉戰香港,令當時已泡沫化的地產及股市不堪一擊,於28日下跌逾千點,跌破9000點大關,但港府重申不會改變聯繫滙率制度後,恒指再度上揚,重返萬點大關,堪稱大奇迹日。

金融風暴令香港元氣大傷,樓價一年間直插逾50%,負資產成為港人的夢魘。

【2009己丑年】海嘯後港經濟大反彈

2009年對香港人來說憂樂參半,憂是上半年經濟仍被2008年金融海嘯陰影籠罩,喜的是下半年後,香港經濟再度反彈。但在復蘇之前,不少大企業均遇上難關,滙控(005)是其中一例,當年3月2日宣佈世紀供股,至9日股價跌至33元,股評人胡孟青於節目中心痛落淚,成為經典一幕。及後香港逐漸走出金融海嘯,市道復蘇,下半年掀起兩輪新股熱潮,全年高達68隻新股於主板掛牌,合共融資約2,400億港元,冠絕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