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在湄公河上游建大壩發電,讓手握限水大權的中方變相可操縱多個下游國家的生態命脈。由位處湄公河下游的泰國、老撾、越南及柬埔寨所組成的湄公河委員會前日發表聲明指,湄公河水位近日已降至「令人擔憂的水平」,呼籲中方共享水壩排水量等水文數據。
聲明指湄公河水位近期明顯下降,委員會認為現象與低降雨量及中方水壩有關。當中,雲南省景洪大壩向下游的一月初排水量約為每秒785立方米,一月中旬更升至每秒1,400立方米。不過,二月排水量再次下降,截至上周四,排水量僅為每秒800立方米。委員會呼籲中方對大壩水庫進行放水,讓下游水位恢復正常。委員會又警告,水位下降不但影響魚類遷徙、農業、交通運輸等,亦對湄公河沿岸數千萬民眾的糧食來源造成危機。委員會秘書處技術支持部主任呼籲中方,與下游國家共享相關水壩排水計劃及水文數據等,協助湄公河下游國家作出更有效的風險管理。
湄公河(中國境內稱瀾滄江)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全長4,350多公里,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五個東盟國,最後流入南海,估計東南亞有6,000萬人依賴湄公河的資源。隨着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興建11座水壩進行水力發電,這些國家屢與中國因湄公河水位驟降發生糾紛。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