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情人節不孤單,很多單身人士會選擇玩交友app,Tinder、Coffee Meets Bagel、Good Night、Heymandi……但交友app真的可以找到真愛?我們找來有五年使用交友app經驗的Meg及九位年齡介乎21歲至37歲的男生,透過模仿交友app的環節,看看Meg最終會選擇誰。
我們模仿玩交友app,每位男生都需要填寫一份個人簡介,內容包括年齡、身高、興趣及擇偶條件,並要27歲的Meg從這份個人簡介排自己最喜歡的順序。其中一位參加者Haha的個人簡介引起最大討論,因為他在「身高」一欄填上「169.9999cm」,Meg見到都笑出聲,一方面知道他「不高」的事實(扣分),另一方面覺得他夠幽默而加分。
曾研究交友app交友模式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陳力深亦稱讚Haha的做法很聰明,「他是在現有規範下做一件令人注意他的事,對他印象深刻。」事實上,Haha確實成功在女士們心中留下一個「OnX」的印象(這個印象並不負面)。
23歲的Haha雖然夠幽默,但最終在九名男生之中亦只排名第六,排第一是31歲的MC,第二是27歲的Harry,第三是37歲的Vincent。因為阿Meg擇偶的首要條件就是看年齡,她只接受年齡比她大的人,其次才是「啱傾」。
阿Meg分別要跟九位男生背對背聊天,看不到樣子的對話好像隔一層紗,一方面令人充滿遐想,但亦能令人大概知道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例如阿Mar想像阿Meg是個偏瘦的女生;William則想像阿Meg是個鄰家女孩;性格比較樂觀的Ken覺得Meg比較悲觀,Haha則覺得阿Meg性格偏悶,而他則追求「有趣的靈魂」。
陳力深認為,使用交友app時,隔着手機,所有對話都可以拖得很長,可以思考自己怎樣回覆,「但當同男仔背對背傾偈嗰陣,對答要即時,阿Meg比較內斂、害羞嘅性格就可以即刻睇到。」當Meg和Harry聊到她弟弟的事時,便出現了數秒dead air,最終要轉第二個話題。
對於男女應該哪一方做主動的問題,Harry覺得應是平等的,他試過有一次在交友app上與女生聊天,他只問了一句:「你做緊乜?」便被那個女生罵:「點解個個男仔都係問你而家做緊乜?」Harry只覺無奈,「我玩交友app嘅經驗就係,好似個個女仔都等男仔開話題咁,點解女仔一定係被動,男仔一定主動要𢲷水吹?」陳力深解釋:「社會規範男仔要主動,女仔要被動。有啲交友app好清楚呢個規範,刻意要求女仔先提出問題,被動的女仔不會喜歡使用。我們同時亦可以見到,喺交友app入面, 女性係冇男性玩家咁進取約人出嚟, 因為怕危險。」
第二回合後,阿Meg仍然把年齡與她比較合襯的MC放第一位,第二仍是Harry,第三位則由37歲的Vincent轉成24歲的阿朗,阿Meg解釋:「我同阿朗傾得最舒服,但係佢仍然無法超越Harry,就係因為佢細個。」
女選男,男也選女。在阿Meg排第二回合名次的時候,男生們已經開始討論她了,「我覺得佢係一個好好嘅聆聽者」、「佢太務實」、「我覺得最大問題係佢畀唔到嗰種激情,佢只可以做老婆,唔係做女朋友」、「如果佢好靚嘅,可能我會畀機會佢可以繼續傾」、「我覺得除非佢係極端嘅靚,否則我都唔會揀佢,因為年齡差距太大,佢唔差,但我會揀個後生啲嘅。」
男生們對Meg的評價由一開始偏溫和,但由「激情論」開始就出現較多對Meg的負評,最終男生們幾乎一致地對她興趣不大。陳力深對於男生們的討論走向,認為是受羊群心理影響,「當一個人當住一大班人面前講嘢,其實未必係佢最真實嘅想法,有機會係佢覺得佢嘅意見會喺群體中受嘉許,可以引起共鳴,所以佢就咁講。」
這個回合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阿Meg和九名男生見面,並需模仿交友app Tinder內向左掃向右掃的方式至少淘汰四名男生。最終阿Meg掃走了五個,留下的有MC、Harry、朗及William。
「點解大家鍾意Tinder滑動(Swipe)功能,就係因為好似老虎機咁,大家都有賭博心態,不斷追求下一次見到嘅係乜人,會唔會更好,甚至可以畀錢反悔,所以吸引咗好多人玩。」陳力深如此分析。
阿Meg分別與四位男生深入交流過後,最終還是選擇了MC,她解釋最主要的考慮還是年齡,因為其他參賽者比較年輕,衡量過後,雖然阿朗與她談得來,但她還是覺得「年齡冇價講」。
為何阿Meg如此執着於年齡?陳力深認為,她這個門檻是很「社會性」的,「因為現時社會仍然不太能接受女大過男,呢個唔係男女本身的不同,而係社會對男女的教育不同。佢唔係唔想打破,但係打破要成本,因為環境需要你有效率,需要你喺某個年紀之前就結婚。」
記者:黃曉婷、黃桂桂
攝影:魏子朗、蕭志南、許先煜、潘志恆、鄭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