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過農曆新年,細路仍要返學,大人繼續開工,氣氛不好。人在外國,加上知悉香港現況,老實講,根本沒有心情慶祝。
人在英國,要好好過生活,衣食住行以外,精神健康也很重要。紛亂世道下,要懂得經常告訴自己:不管發生甚麼、事情再壞,生命給予任何安排,我們都要敢於擁抱和接受。
最近美國前總統列根特別助理Doug Bandow撰文,稱舊香港早已失救死去,但西方可以幫助香港人,因為香港人還可以被拯救。讀這則報道時,我想起上世紀一家叱咤風雲過、曾經最耀眼的互聯網公司。後來環境因素改變,它多翻被評創新力不足,終於反被舊經濟企業併購,這家公司就是Yahoo。
毫無疑問,Yahoo確實風光過,被收購前的幾年,仍很多人去分析如何去拯救它。而今天的Yahoo,已跟未來科技的走向,可以話完全irrelevant了。然而Yahoo雖死,但Yahoo人及他們誕下的「後裔」,信手拈來兩個, 都是世人不能忽視的。
WhatsApp創辦人Brian Acton,於1996年作為第44號員工加入Yahoo。半年後,在那裏遇見後來的共同創辦人Jan Koum。因不滿facebook作風,Acton後來又創辦了通訊軟件Signal,跟WhatsApp打對台。
創辦Slack之前,Steward Butterfield曾經在Yahoo工作了幾年。公司當時已由盛轉衰,Butterfield出逃後一年,創辦了Slack,並於去年售予Salesforce。
如果沒有Yahoo,世界也許不會有WhatsApp、Signal和Slack,還未計很多科技公司的CEO和創辦人,不少都有Yahoo人的身份。
Yahoo完了,Yahoo人可以繼續精采。香港死了,香港人仍要好好過日子。我們要懂得經常告訴自己,不管發生甚麼事,敢於擁抱接受,明天就一定可以更好。
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