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師教學 溫度補距離

寫信師教學 溫度補距離

當牆外的你看着一張雪白的信紙,嘗試想像獄中那位陌生手足,千言萬語,如鯁在喉。每逢星期五,在深水埗的一拳書館,有一班人專程去學做「寫信師」,學習的不是上款下款、抒情手法,而是透過文字與想像去了解獄中世界,試圖攀越牢獄的高牆,跳出「手足撐住」的陳腔濫調,成為溫暖人心的真誠分享。

記者:黃健朗

■在每課寫信環節前,寫信班會挑選不同監獄文學以供學員閱讀,亦會安排簡單的體驗活動,以感受高牆內的世界。

房間角落有一幅黑板牆,寫上了一本書的標題:《如果那天到來》。寫信班的組員陸續抵達書館,當中有細膽姨姨,也有精神抖擻的年輕人,他們陸續拉着不同顏色的膠凳到長桌坐下,像一般社區興趣班無異。寫信班的導師波波打破沉默,向眾人微笑道:「我哋今日嘅主題係出獄。」

讀獄中文學 體驗伙食

課堂開始前,波波向記者解釋,課程設計是由入獄到出獄的過程,她會在每課寫信環節前挑選不同監獄文學予組員閱讀,如陳健民的《獄中書簡》、施明德的《囚室之春》等等,然後是監獄生活的體驗活動。波波打趣道:「雖然話係寫作班,但其實係中英文學閱讀班。」經過六星期課堂,學員終於來到最後一課。

回想最初,波波以為報名的都是年輕人,想不到不少中年人希望學寫信,「好多都係和理非,衝唔到上前線,但又想精神上支持手足,但一到寫信就好迷惘,唔知寫乜先啱。」有趣的是,整個寫信班教得最少的,竟是寫信。

為進一步拉近參加者與在囚人士的距離,波波每堂都會安排簡單的體驗活動。她曾找來書館老闆飾演獄卒,奪走組員一切個人物品,又讓他們長時間蒙眼,感受感官被剝奪的不安。也有較輕鬆的課節,例如按邵家臻《坐監記》中的描述嘗試重現「有色無味汁」,讓參加者品嚐獄中伙食,秘方很簡單:「少少老抽,加個芡汁。」

一輪閱讀和體驗過後,才到寫信的環節。有份協辦的組織「石牆花」會安排適合的人選,將他們的基本資料記錄在小紙條,交給波波。組員在每堂完結前會隨機抽紙條,上面有手足背負的控罪、年齡、喜好等等,他們只可透過僅有的資訊去寫信。

話題輕鬆沉重成兩難

四十多歲的學員Janet選擇將第一封信寫給自己,希望提醒自己,寫信時不要顯得高高在上,「我以前探過無家者,知道一定要平等地關心。」幾堂之後,她越寫越有自信,喜歡與手足分享生活經歷,例如愛貓的近況、剛看完的鏗鏘集等等。透過寫信班與獄中人拉近距離,讓她釋除了會傷害對方的恐懼,「唔需要太介意,只需真誠表達關心,明白對方都係一個人,最後都係要睇吓夾唔夾。」

Janet自言膽子小,遊行碰上催淚彈,也是急急歸家,「都會自責,覺得點解自己咁細膽⋯⋯但寫信我肯定我做到,最少我付出緊我可以付出嘅嘢。」最近丈夫問起她為何書房突然多了一堆關於監獄的書,她不禁打趣道:「萬一有一日你俾人拉咗,我都可以準備一下。」

不少學員都會反映,害怕傷害手足感情,寧選擇分享無關痛癢的瑣事,但又擔心太無聊。波波無奈笑道:「呢個兩難,我覺得係冇人解決到嘅,直至你收到回信,有雙向嘅溝通就可以慢慢調整。第一封信永遠最難。」波波認為寫信並無對錯之分,「坊間有機構會教人寫笑話,但我就覺得百貨應百客,唔係個個都想喺嗰啲情況下聽笑話。」太輕鬆怕太無聊,太沉重又怕傷感情,如何落筆?「做自己,我覺得係做自己。」波波說,一封真誠的信件已是最好,「其實唔需要太hold back,咁樣封信其實冇內容,對方都不好受。唔需要過份正面,亦唔好太負面,可以分享一啲經歷、生活嘅小趣味。」

■寫信班最後一堂,過來人邵家臻來到分享。

牆內人開解牆外人

另一位中年學員Sylvia笑言,靈感總要在執筆時才會來,所以每次內容都較隨意。有一堂她坐在窗邊寫信,低頭發現一隻螞蟻漫無目的四處遊走,聯想起香港人的無力處境,於是便落筆與手足分享這隻小螞蟻。

螻蟻的無力,她清楚不過。除了寫信,她平日會用公餘時間到法庭旁聽,記得一位涉案中年專業人士,看新聞時想到「學生付出咗好多,自己做唔到啲咩」,希望警方對年輕人手下留情。對於這位素未謀面的中年人,Sylvia感同身受,「我同佢一樣都係打份工,朝九晚五⋯⋯以前嘅人就係讀書畢業返工放工⋯⋯分分鐘過馬路睇紅綠燈都驚驚哋⋯⋯我諗佢嗰日攞支天拿水,已經係佢人生最大勇氣嘅一日。」她說,學寫信就是希望為年輕人付出更多,陪伴他們度過艱難日子。Sylvia的心意最終得到回應,但回信內容卻出乎她的意料。

手足回信說,螞蟻並非找不到出路,「他們雖然看不見對方,也看不見方向,但卻很會保持隊形,靠的是前人的訊息,開始只是小小的一條,蟻多了就成了路。」秀麗的一筆一劃,盡見來信人的用心與溫柔。首次讀到回信,Sylvia眼淚盈眶。她自言性格較悲觀,但想不到牆內人比她更樂觀,失去自由仍鬥志不減,更主動安慰牆外人的無力,「原本諗住開解佢,點知畀佢開解返轉頭。」

這封回信有前後呼應,手足最後再寄語牆外人:「沒有甚麼是白費的,在這個歷史的關鍵轉折點,只要方向正確,再微小的工作也能產生巨大的效果。螞蟻還有一項長處:別瞎想,做就對了。」

手足回信與否終歸是緣份,但波波仍然相信一封信的力量可以撼動高牆,「看書也好,聽過來人分享也好,都會講一收信就期待到不得了⋯⋯一啲關心、隻言片語都會係好重要嘅事。」七個星期過去,與組員像猜謎般拼湊出獄中世界,但波波又不禁想:「其實知道咗呢堆嘢,點樣幫到我哋寫信呢?」

最後一堂,過來人邵家臻來到分享,同樣問了這條問題,然後說:「認知呢種距離,但唔好忘記呢一份溫度。」

■學員會閱讀中英文獄中文學,其中一本是講述韓國民主化的《如果那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