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不重形式 情侶減拜年唔可惜「免見割席親友」

感情不重形式 
情侶減拜年唔可惜「免見割席親友」

【市民賀歲】

【本報訊】農曆新年,港人均會按習俗互訪拜年。在疫情仍然反覆下,政府早前呼籲市民減少新春團拜。記者昨日隨機訪問外出港人,均表示難以完全捨棄傳統習俗,雖然會減少拜年次數,仍會到訪至親家中。不過在社會運動後,親友或因政見產生矛盾,有人笑言疫情反令他可乘機避免與已「割席」的親友碰頭 。

楊先生: 「我唔想啲節日好似情緒勒索咁,一定要同一啲唔想見嘅人見面囉。」

政府多次呼籲市民減少拜年,並在拜年前要留意有沒有病徵,到長者家中,或吃團年飯更是可免則免,以減低傳播風險。昨日是大年初一,街上節日氣氛淡薄,早上市區人流雖然較平日少,仍不時看到有途人手持多袋年貨及花束,到親友家中拜年。

一家四口外出拜年的左先生表示,畢竟農曆新年是節日傳統,故今年仍會到至親家中拜年,預計僅前往一至兩家拜年,「冇計啦抗疫嘛」。他又希望今年闔家身體健康,香港疫潮早日結束。

周小姐: 「(冇得拜年)唔可惜喎,一啲so called嘅團聚唔係話咁高質素咁真誠嘅交流。」

部份受訪者視像拜年

鄧小姐同樣表示,以往會到三、四個親友家中拜年,不過今年可能減少至一、兩家。她說理解政府的呼籲,但自己仍會拜訪一些重視的家人。黃先生則留在家過節,不會外出拜年,「疫情關係,好多家庭都未必歡迎(拜訪)」。亦有受訪者表示,會改以視像交流形式拜年,認為是折衷辦法。

在一片大失所望的嘆息聲中,亦有人視之為幸運。今年只會到父母家拜年的情侶周小姐及楊先生,均未為要減少與親友見面而感到可惜。周小姐明言以往的拜年質素不高,亦不真誠,「可能係同一啲唔係咁啱牙嘅親戚朋友夾硬見個面咁,係形式囉。但我覺得呢年之後,我哋唔係着重形式。」

她續指,持續逾一年的疫潮反而令她不再單靠大時大節才與親友見面,變相會更珍惜每次與親友相聚的機會,交流更深入,「冇以前咁表面囉」,反而對維繫感情更有幫助。

疫症亦成為避免跟政見不同的親友拜年的「免死金牌」。楊先生表示,過去兩年的社會氣氛,令他開始減少與「不必要的人」見面交流,「真㗎,係割席㗎!(見面)真係會影響心情。」他更笑稱不想被新年情緒勒索,被迫與不想見的親戚碰頭,故今年只會到訪應見、必須見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