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劣食 講古仔 岳男飛越高牆

談劣食 講古仔 岳男飛越高牆

寫信始終是雙向溝通,就算直抒胸臆、真誠問候,也會擔心高牆後的沉默。出獄不久的「岳義士」陳以晉告訴大家,不要害怕牆內人的沉默,就是這些信件的力量,助他飛越牢獄高牆,支撐他在獄中繼續努力生存。他一邊翻開那些信件,一邊說:「我收到你封信,我知道的。」

新年前夕刑滿出獄的陳以晉,迎着寒風步出壁屋監獄,雙眼盡是笑意,當時他緊握着一個不起眼的白膠袋,原來裏面裝滿了寫信師十個月來的陪伴與支持。

「冇一封係唔好㗎」

陳在受訪時拿出一個透明文件夾,裏面裝滿了大大小小的信件,當中有滔滔不絕的長信,也有色彩繽紛的孩童畫作,繪畫了童眼中的牆外世界。每一封信,不論長短,他都珍而重之,「我覺得冇一封係唔好㗎⋯⋯就算只係一句口號、講『加油』,都係一種支持。」

讀信寫信,瞬間讓他穿過牢獄的高牆,與牆外世界接觸,跟他返回監倉短暫放空一樣,酷愛行山的他會幻想自己在山野間自由穿梭,自入獄後,山野湮沒於重重鐵絲網,惟獨夕陽尚在,「經過個球場,背後就有一個好大嘅夕陽,有時係紫色。」

壁屋的少年犯每晚6時便要回到倉房,10時熄燈睡覺。他每晚都有四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一係瞓覺,一係睇書,一係就寫信,你喺一間單人囚倉入面其實好難搵到樂趣。」每逢星期一、三、五的收信日,他都非常期待,「你唔知嗰日有冇人寄信畀你,而你會收到邊個嘅信,好期待每日呢一下」。他最享受一邊聽電台節目,一邊回信,試過用盡整個自由時段寫信,「我最想做到係:每個人想我回郵畀佢嘅,我都會盡量覆佢。」

對於陳以晉而言,每封信都有價值,哪怕只是一句加油、一句口號,「佢(寫信師)唔識你嘅,唔知可以講咩,而佢肯寄信畀你,我覺得已經係一種支持。」只要信中有回郵地址,即使內容只有「加油」二字,他也非常樂意回信與對方傾談。

最愛memes地獄梗

話雖如此,他也有偏好。他解釋,獄中不缺時事資訊,可每晚聽港台商台,亦可訂閱《蘋果》《東方》,年輕人如他,更熱衷想知「facebook heat 啲咩,連登傾緊乜」。入獄前,他特意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朋友寄memes(梗圖)。記者問他有甚麼特別喜好,他不禁尷尬失笑,「好地獄⋯⋯好地獄⋯⋯例如霍金坐輪椅上唔到天國樓梯。」原來他最愛黑色幽默的「地獄梗」。

最抗拒的,是講食。「因為啲嘢食真係好差嘅。」陳以晉乾笑幾聲,語帶苦澀說。他認為獄中最難捱的正是伙食,「南乳花生汁配炸池魚」尤其令他心驚膽顫,「好腥啦,啲汁紫色㗎啦,只會淨係食菜同飯嘅啫,唔會食個汁嘅」。不過,都有寫信師分享食物,說的是媽媽烹製的「劣食」,有水瓜粉絲煮叉燒,還有梅菜扣肉混茄子豆腐乾撈埋一碟。來信人幽默寫道:「分分鐘你嘅伙食仲好過me~」。

他很喜歡來信人與他分享這些生活點滴,他有幾個恒常的筆友,「(信件內容)離不開生活,我最想知道係佢哋嘅古仔,我又分享吓我嘅古仔⋯⋯佢哋對我係樹窿嘅角色,而我對佢哋都係一個樹窿。」來信人有因抗爭被辭退的空姐,也有剛畢業的大專生,他們看似微不足道的隻言片語,陪伴陳度過無數迷惘的夜晚。陳會回信分享獄中生活,例如伙食、TVB電視劇、電台節目,無所不談。有時看到對方的回郵地址,會主動問來信人住的地區最近有甚麼趣事,希望了解那區的歴史。

他最記得收到一位中年爸爸來信,提及未成年兒子縱火罪成,剛入住沙咀勞教所兩星期。這兩星期很漫長,爸爸每天都去探兒子,爸爸寫道:「仍未開始真正的勞役,每天只是擦鞋、摺被、搞衞生,不過明天就開始了⋯⋯我又再叫佢撐住,唔好擔心,好多朋友支持你哋。」最後鼓勵陳以晉:「香港人沒有忘記你,堅持才有明天。」

如禁書信「可能真係輕生啩」

記者問他,若他不可寫信讀信,他的獄中生活有何不同?「我會一直都自己一個,好孤獨囉。會可能⋯⋯真係⋯⋯輕生啩。」予人感覺堅強的陳以晉此刻流露一絲軟弱。他解釋,若你在獄中不夠「硬淨」,很容易有輕生念頭,「入面好多人都係冇探訪、冇寄信,一路嘅生活咪就係懲教院所發生嘅事囉⋯⋯你永遠喺監獄入面,而唔係同外面有連結。」

他甚至覺得,一封信的力量或許比送囚車更大,是一種雙向的支持,「當你收到信嗰份喜悅;來信嗰個,我哋又寫返畀佢,佢嗰份喜悅,其實係一樣。」他說,收不到回信可以有無數原因,但絕非放棄寫信給手足的理由,「收唔到信都好,都繼續堅持寄信畀佢哋,因為入面可能發生好多事⋯⋯我收到你封信,我知道的。」

訪問結束,陳以晉從文件夾裏抽出兩張寫得滿滿的信紙,快步走向咖啡店的吧台,興奮地向老闆揮一揮信紙。這位寫信師沒有多言,只豎起一隻拇指,他跟陳一樣,眼裏盡是笑意。

■有來信者以書法祝陳以晉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