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數碼港海濱公園發生的連環毒狗案,令區內不少狗主人心惶惶,在獸醫界亦議論紛紛,認為今次毒狗狂徒所用的毒藥,其毒性之強及致命程度,是過往毒狗案所罕見。初步估計毒藥可能是內地製造染料中常用的化學物及另一款殺蟲藥。
獸醫黎昌生直言,令次兇徒所用毒藥可能有兩款,包括名為「二硝基苯酚」(Dinitrophenyl)的化學物品,及用作殺蟲、殺蟎的殺蟲劑「蟲蟎腈」(Chlorfenapyr),他指,二硝基苯酚於常溫下為黃色固體結晶,具有香甜氣味,用於製造染料,同時還用作顯影劑、炸藥和殺蟲劑。
他指,這兩款毒藥在內地被廣泛利用,毒性亦非常強。狗隻誤吞後,可於24小時內健康情況急轉直下,甚至死亡。狗隻誤服初期會出現中暑徵狀,如全身發熱,氣促,繼而肌肉繃緊,身體僵硬,最終會心臟停頓致命。他建議,若狗隻出現有關情況,要盡快令其吐出毒藥,方法是為狗隻餵食大量食鹽,令其嘔吐後,盡快送往獸醫診所求醫。
過去本港曾發生多宗連環毒狗案,最轟動是回歸前的寶雲道毒狗案,有過百狗隻遇害,當時兇徒所用的是一款劇毒紫色農藥,至今案件懸而未破,雖曾懸紅但兇徒仍逍遙法外。案中,末代港督彭定康愛犬「威士忌」亦是受害狗隻之一,1997年1月「威士忌」在寶雲道疑誤吞有毒雞肉,一度命危,搶救10多天才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