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君:嘟碼追蹤零成果

張竹君:嘟碼追蹤零成果

【本報訊】政府軟硬兼施逼大眾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聲稱可追蹤到武肺確診個案,不過,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透露,中心至今暫未透過安心出行程式追蹤到確診個案,雖然累計有少於20名確診者有安裝程式,相關資料發送到同場其他人的手機,但未有人回應,當局亦不能按程式追蹤他們下落。有專家指出,安心出行程式難達到追蹤個案成效,政府硬推只會對市民及經營場所構成壓力。

張竹君昨於疫情簡報會上指出,衞生署至今暫未透過安心出行程式追蹤到確診個案,但中心會恒常收到程式資料並檢視,了解個案詳情。至今不足20名確診者安裝安心出行,部份人只安裝卻未曾用過。程式有為確診者提供密碼,以便向曾到訪同一處所的其他市民發放提示訊息,但未有人回應,當局亦不能按程式追蹤他們下落。她指,由於患者會提供行蹤資料,故該程式只是輔助確認。

專家:增門口聚集風險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安心出行程式沒記錄實際距離,如於大型場所及人流多的處所,難達到追蹤成效,「只係記錄你幾時去過邊度,你都唔知同確診者距離有幾遠,感染風險有幾多?喺大型場所或食肆,同一時段會有好多人,好難追查。」他批評政府的規定反會增加感染風險,「要喺門口嘟二維碼或填表,大量人流擠塞喺門口,增加風險。」

他續指,政府首要是改善安心出行程式的缺陷,「個程式唔係適合做強制同追蹤,你唔去處理程式缺陷,夾硬推,對顧客同經營場所構成壓力,但又攞唔到效果。」他建議政府先要求酒吧、卡拉OK或健身室等較高風險及人流較少的處所執行新措施,檢視執行成效後,才決定是否擴大至其他處所。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則於電台節目上質疑,政府未有說明處所負責人要求顧客用安心出行後,收集的數據如何應用,發現個案時有哪些人會被送檢,當局要交代更多細節,否則對防疫幫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