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月突增軍機擾台,僅23日和24日便達13和15架次,僅次於去年9月19日時任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訪台時的19架次。有專家向本報表示,共機當時大舉飛入西南空域,對台施壓是其次,主要是針對美國,藉擾台練兵,劍指南海,預計中美兩國早晚會在南海爆衝突。
英國《金融時報》1月29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美方截聽到中方的轟-6轟炸機飛行員對話,顯示他們在上述日子大舉出動是進行模擬攻擊美軍航母的演練。當時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正駛往南海執行「確保航行自由」的任務。路透社在次日30日引述熟知該區防務及外交的消息人士指,解放軍在1月23日演練攻擊航母時,巧合遇上美軍航母往南海巡航。
隨台海危機不斷升溫,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研究員李正修表示,相信兩岸任何一方也不想「開第一槍」,北京也研判南海才是中方和美國爆衝突的高風險地區,並認為共機頻頻擾台也是為了「慢慢將空軍的活動(範圍)往南延伸」,作訓練準備。李更指,台軍被迫作出的雷達及戰機等跟監反應,也被共軍利用作為訓練的一部份,「較諸日常的一般飛行,(擾台)就是真正有對抗性的飛行,利用台軍慢慢磨練出最貼近臨戰的心理狀態」。
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從共軍上月23及24日擾台涉及運-8反潛機、轟-6K轟炸機、殲-16戰機、Su-30戰機、殲-10戰機及運-8技偵機等多機種混編,加上當時有美國航母駛往南海,很可能是「對美國的一個反艦操演,或是空對海打擊的一個訓練」。他指,類似的混合機種編隊作戰,是解放軍近年一直想達成的方向,認為它越多在西南空域或南海一帶活動,便越增加其他國家在此區域出現的理由,例如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