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鵬:新通識毋須高階思維

劉智鵬:新通識毋須高階思維

【本報訊】港府密鑼緊鼓將通識科拆件重組成翻版「國教科」,主責討論的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昨舉辦簡介會向學界講解新科目詳情。委員會主席劉智鵬聲稱,新課程着重讓學生「認識、探索」知識,沒意圖令學生掌握高階思維。有參與簡介會的老師批評劉的說法,與當局聲稱科目能培養學生「明辨慎思」的說法矛盾。

簡介會以線上會議形式舉行,據悉,會上除照本宣讀早前教育局隨通函發出的「優化安排」外,亦設有問答環節。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主席劉智鵬指出,新課程並非不可討論中港兩地的社會問題,但不會「揠苗助長」,要求學生比較或評價不同概念,「高階思維呢個課程做唔到」,新課程會以認識、探索為主。新課程仍希望學生做到批判性思考,新課程中提出的「明辨慎思」,是建基於學生能掌握事實理性思考。他反指現時通識科太偏重要求學生吸收社會評論,偏離原有教育軌迹,「𠵱家係意見行先、立場行先,而唔係事實行先,所以我哋想返去(讓學生掌握)ABC先」。

教師:與教局說法矛盾

委員之一、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首席講師霍偉棟亦指出,課程並非只「唱好」、只看國家成就,但同時不能「捉住某一點」不放。他以武肺疫情「吹哨人」李文亮事件為例,中國在事件後高度重視疫情,反問參加者「係咪李文亮被警告就等如政府衰呢?」在正向教育下,教師在講解社會問題時,也應讓學生了解「整個過程」。

有參與會議的教協副會長、通識教師田方澤指出,劉智鵬指摘前線教師教學時「意見行先、立場行先」是「憑印象」而「立場行先」批評業界,侮辱現時前線教師的努力,其說法予人感覺日後老師教學時,結論必須是「國家一片光明」。對於當局聲稱科目能培養學生「明辨慎思」,但劉智鵬明言新課程無意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兩者說法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