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夕爺商榷搬龍門 - 馮睎乾

與夕爺商榷搬龍門 - 馮睎乾

難得夕爺也有同好,昨天談起「黎智英與陳肇始是否同命鴛鴦」,我作為公共業餘神棍,當然要回應一下,像巴黎猛男跟意見領袖商榷賞菊之道,純粹學術交流,決沒有「指名道姓博上位的陰謀」。

蘋果記者求籤,黎智英與陳肇始居然得同一支「顏回樂道」,屬中吉:「陋巷簞瓢不足愁,旁人見此甚為憂,不知樂道忘貧乏,復聖芳名萬古留。」眾所週知,籤文取自《論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孔子最賢的弟子,安貧樂道,在元、明獲封「復聖」。

黎先生本可遠走高飛,卻選擇留守香港,身陷囹圄仍書不離手,「不改其樂」,完全符合顏回形象。不管那些卑賤小人怎麼說,也不管將來發生什麼事,黎先生已肯定名留青史,子子孫孫將引以為榮。但陳肇始何德何能呢?

夕爺說:「二人都是中吉,求完得個吉。 同一段籤文,解法完全不同,證明佛隱已經特區化,龍門仲闊過政府高官把口。」似乎不知道占卜算命的精髓,正是「搬龍門」:卦象的吉凶,須按當事人狀況而調整。比如黎生有顏回之德,是中吉;陳肇始沒有,則吉轉為凶。這種搬龍門解法,是中國自古以來的術數傳統。例如《左傳.昭公十二年》載魯國南蒯叛變,起事前求得「黃裳元吉」爻辭,以為大吉,但子服惠伯卻說,易占不問險惡的事,「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又如王充《論衡》記載,魯伐越,占得「鼎折足」,子貢說:「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謂之凶。」孔子反以為吉,說:「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謂之吉。」結果孔子占對。

王充盛讚孔子懂得搬龍門,稱為「詭論之材」。籤文有限,世事無窮,「詭論」在算命占卜是合理做法。以陳肇始為例,大仙根本是嘲諷她「禁堂食弄得民不聊生」(陋巷簞瓢不足愁)、「不識民間疾苦」(忘貧乏),可惜解籤師傅並未點出深意。既缺乏顏回之德,陳肇始能在萬古留下的,自然不是「芳名」,而是「臭名」。以「詭論」傳統來說,黎生與陳肇始共享一籤,完全可解,夕爺不要誤會大仙是世界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