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強制留守「雲過年」解鄉愁

民工強制留守
「雲過年」解鄉愁

【本報訊】內地1月初多處地方暴增武肺本地感染個案,有別去年的輕視疫症,今年當局早早便軟硬兼施為春運「降溫」,推動外地工就地過年,防止疫情擴散。影響所及,今年鐵路春運首三天客量大跌75%,同時催生了種種「雲過年」服務,以免留守的外來工「空虛、寂寞、凍」。不過,也有不少人不畏麻煩堅持回鄉,看望年邁雙親。也有港資廠家指,定單不足下只好慢速生產,讓原地過年員工「有工開」。

今年春運由1月28日至3月8日,國鐵集團最初估計春運的鐵路旅客達4.07億人次。不過,今年1月初,黑龍江及河北等地出現大規模本土感染個案,全國連續多日感染過百,鄰近首都北京的河北更是重災區。

中央為免疫情隨春運變得不可收恰,提出外來工就地過年,各地政府由初期的「建議」變成接近「強制」,公務員、國企職工回鄉要獲批准,民企則被鼓勵發紅包、津貼留住員工在原地。政府大力鼓吹下,今年春運首三天,鐵路載客量急跌逾七成,國鐵集團也下調春運總客量至2.96億人次。

■受疫情影響,內地許多家庭今年要改以上網拜年。互聯網

「半成品年夜飯」熱賣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前日表示,北京在春運首十天(至2月6日),鐵路客量日均11.1萬人次,民航日均5.02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跌逾八成;高速公路交通量日均144.23萬輛,較2019年同期跌29%。

有別去年疫情導致全國幾近停擺,回鄉度歲民眾被迫滯留,今年變成許多外地人有鄉歸不得。內地媒體報道,僅深圳便有1,800萬人就地過年。不少科企或商家,也乘勢推出新服務,例如騰訊便推出雲過年計劃,以各種互動小程序、APP等,以視像方式提供雲團年、雲拜年、雲遊覽等服務,以及購物娛樂等。

外地民工因可能不便烹煮,令城市間的半成品年夜飯、其他年貨及即食食品等的銷量急增,加上人不到禮到,家人之間跨地互送賀年禮物或土產的需求同樣大升,淘寶數據即顯示,今年年貨節首日「年貨」的搜尋量便上升240%。

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周二接受內媒訪問時指,Z世代(1995至2009年出生)的雲過年消費,更傾向悅己及儀式感,即為自己置辦符合個人品味產品,以及有傳統元素如「中國紅」、「吉祥如意」的牛年限定禮盒。

實體店方面,內媒報道指,部份地區的超市年貨銷量上升五成,糧油雜貨也要較過去備貨多三倍。甚至有內地券商預測,內地的食品或飲品股會受惠上漲。

■上海酒家推出「半成品年夜飯」,方便顧客在家團年。 互聯網

港商搞拔河比賽 提早開爐

物資之外,也要照顧就地過年民眾的心靈需要。深圳橫崗港資工廠負責人周先生(化名)表示,當地政府大力鼓勵留深過年,從新聞得知不少大廠聲稱對留深員工每日提供50或100元人民幣的生活津貼(約60或120港元),「又會在廠內辦集體活動,如卡拉OK、拔河比賽,以及找人表演」提供娛樂。

周先生指,官方沒有補貼就地過年的額外開支,定單不足的廠家只好「拖慢生產、不OT,每日只做八個鐘」來應付。港資廠也有別過去「年十五後先開工,今年會年初六、七(2月17、18日)便開爐」。他承認,不少留深過年的員工也頗失望,「始終一年先返到一次屋企」探望親人。

家在貴州,於廣東惠州開廠廿年的楊先生(化名),每年也回鄉過農曆年,「老人家(雙親)年紀大了嘛,每年都一定要回來看一下」。他1月底已駕車回貴州,其工廠九成員工也回鄉,「大家也重視一年一次的回家」,又指民工如堅持回鄉,只要做足檢測當地政府也不會阻攔。官方沒補貼下,他指許多員工不足百人的中小型廠,也難響應呼籲員工就地過年,「本身做外貿單,疫情令生意跌逾七成,如兩三成員工原地過年」,根本無力安排他們的食住津貼需要。

楊先生表示,去年疫情令各地關口封路禁行,鄉間也攔着路嚴防進出,他要滯留至3月才能回廣東。今年的防疫限制則大有改善,「離開(廣東)前做一次核酸檢測,回到鄉間再到社區報到,出示綠色健康碼和多做一次檢測,不用居家隔離便可自由活動」。

■今年春運人潮大減,北京火車站一帶昨日顯得特別冷清。

拋圈度歲

為響應「就地過年」號召,安徽省合肥市許多地盤工人今年要留守在工地上過年,當局為了令留守工人感受過年氣氛,為工人安排不少節目。在合肥市廣德路鋼橋工程項目駐地,兩個中年工人對套圈遊戲也玩得津津有味。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