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宜蘭縣以東海域昨日凌晨先後發生兩次黎克特制5.5級或以上的地震,當中宜蘭縣測到四級的最大震度,但不少民眾反映未有收到國家級警報簡訊。據台灣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昨日指,今年台灣東部地震活動較往年頻繁,不排除是大地震的前震先兆。
宜蘭縣以東海域昨日在凌晨零時56分及零時58分,分別發生黎克特制5.5級及5.7地震,兩者的地震深度為69.3公里及23.9公里。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估計,這兩宗地震均為本月7日台灣東部外海規模6.1級地震的餘震。不過,他指出今年台灣東部地震活動較往年頻繁,過往規模達五級以上地震平均每年僅約18宗,但單單在今年初卻已發生了8宗規模達五級以上的地震,其中本月7日的地震規模更達六級以上。
他認為近期頻繁的地震雖可視為一般地殼能量釋放,但另一方面海外過去比較大型的地震都發生在隱沒帶或是海溝附近,而規模達8.5級以上的地震歷史上都有前震,如2011年的日本東北九級大地震,約一周前曾發生7.7級地震。
不過,台灣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則引述美國統計指,1900年至今約120年間,全球規模達九級以上地震僅五宗,近年例子包括2011年日本311地震及2004年南亞大地震,他認為以台灣條件而言,未來發生九級以上強震機率很低。
台灣近年曾發生數宗大規模地震,包括於2018年2月發生的花蓮6.2級地震及於2016年2月發生的高雄6.6級地震,兩者分別造成至少17死291傷及117死551傷。
台灣蘋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