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曆年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派利是、收利是,然而疫情下,現金成播毒媒介,加上限聚令,勢減弱過年氣氛。金管局早前力推電子利是,各銀行紛紛推出抽獎及優惠力谷「e-利是」,收利是的表明不介意電子利是,而派利是堅持「見到人先派」,不會為優惠所動。
所謂「e-利是」,其實是經「轉數快」轉賬,只要輸入收款人登記的手機號碼、電郵地址或轉數快識別碼便可派發利是,惟事前要確保收款人已登記使用轉數快,否則不能成功派發利是。
不過,電子利是的便利並非人人體驗得到,最多可惠及11歲以上、以個人名義開立戶口,並登記轉數快的青少年;11歲以下小童收電子利是相當困難,長輩只能向其索取銀行賬戶號碼過數,相信父母代為收取會較為便捷。
綜合銀行目前推廣計劃,恒生、中銀、渣打、花旗及眾安均設有新禧獎賞。當中恒生送出8,888份獎品,包括現金獎、餐飲或法式糕點現金劵;中銀及花旗則舉行派發電子利抽獎;虛銀亦加入行列,經眾安銀行手機App派利是,有機會贏取高達1,000元現金。
不是人人接受電子利是,市民羅女士指,從未使用轉數快,即使銀行推出抽獎亦未能打動她,「見到人咪畀(利是)囉,見唔到我唔會畀」。市民林先生稱,電子利是難以營造傳統派利是的那種交流和感覺,「始終面對面比較好,我反而着重當中嘅文化同傳統」。
年輕人則不抗拒電子利是,大提琴手Crystal笑言,電子利是令人有時代變遷的感覺,但依然渴望收到實體利是,他日派利是仍會跟隨傳統,「(電子利是)冇咗雙手送畀人嗰種感覺」;市民林先生稱雖然從無收過電子利是,但認同比較環保,不介意收取電子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