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性侵風 - 陶傑

大學校園性侵風 - 陶傑

雪梨大學中國留學生成立一個所謂「校園反性侵同盟」,嚴正呼籲校方為「性侵」投訴系統增設「多語言服務」,令學生投訴遭到性侵,更透明更有效率。

不過此事先遭到質疑:留學生既入讀了澳洲大學,為何反要增設普通話等亞洲外語投訴熱線?不是要通過IELTS或托福之類英文測驗、需能上課明白英語溝通的咩?

唯發起人顏浩同學表示,不少留學生受害人反映,投訴時遇到好多「不常用」的英文詞彙浮現,同學校職員溝通期間經常表達不清。例如prosecution(起訴)、interim measure(臨時措施)這等詞彙,留學生不明白。

大學教授平時道貌岸然,感時憂國,喜歡指出這個學生的笛卡兒Presentation這裏有錯,那篇的存在主義論文那個point涉嫌抄襲。但知識份子也是人。眾所周知,大學教職員使用分數和畢業許可,向年輕貌美的女學生作出潛規則,全球大學校園都有。

教授餓了也想進食,包括看見街頭的盂蘭節祭品的燒肉生果誘惑。食色性也,set好此儒家Paradigm,就明白賢如李約瑟帶着中國年輕女學生魯桂珍,辦公室裏孤男寡女的時日久了,必發現中國古代豈止有科技,現代活脫脫在眼前,更有比鬼婆皮膚白皙雌性激素更濃艷的女子。

雪梨大學全球排名不低,沒有理由降低英文水準取錄大量中國留學生。人性貪婪,古今中外無非財色兩樣。可以在邏輯上推斷,除學費收入,可能在男教授之間另有一種Deep State的默契。

What if有禽獸不如的男教授商定,以語言性騷擾為頭盤,先故意選用艱深字眼保障利益。

例如辦公室討論功課時,該禽獸忽冒出一句:我可否猜測你的胸圍顏色(May I guess what colour your brassiere is),用正式的學名Brassiere,而不是港女慣稱的Bra。女生即使不明白,以儒家美德報以禮貌微笑,甚至點頭裝懂,是正常的。

然後教授即進一步以學術方式表述意願:I have a Freudian obsession with brassieres. May I have your approval for some physical intimacy with that piece of clothes between your shirt and your silk-like skin?(嘩,寫到這裏,我也想嘔吐。)

其實一切只是雞同鴨講。亞洲人害羞內向,尊師重道的只一路微笑點頭。教授即放下書本功課,露出本相而悍然跟進。

即使受害人大驚反抗,溝通對話過程,辦公室內有攝錄機錄影。鬧上法庭或中國領事館,俱可以語言溝通誤會為由,由校方承諾,改善校園文化多元包容兼澳中人民友誼,一齊努力向前看。

西方列強,是狡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