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花唔識種 - 鄧達智

香港有花唔識種 - 鄧達智

天水圍嘉湖山莊「龍園」種了一棵李樹,十年未夠春來一枝獨秀,滿枝雪白,吸引了無數愛花人,也有絡繹不絕攝影龍友,將效法蘇州園林烏頂粉牆並小草坡踩得光脫脫泥黃。

難道政府部門看不到?

不過一棵李花帶來多少讚嘆震撼?

香港多花,氣候宜種花。

民間惜花賞花,政府部門真正懂得識得有系統地種花的官員近年明顯增強,除了木棉與洋紫荊,可惜仍未見到港人引以為傲花樹連綿。

十年前腸癌手術後回家休養,村外散步正值三月中旬花開燦爛,宮粉羊蹄甲之濃密猶似日本櫻花,此花野生非政府部門栽種,卻開個爛漫叫人嘆息;如果特區政府精明,單將本港花樹種好:春來桃、李、梅、玉蘭、吊鐘、木棉、炮仗花,還有近年愈來愈多黃花風鈴木、紫花風鈴木。初夏盛夏白蘭、鳳凰木。秋天桂花香傳百里。冬天香楓紅了遊人踩扁大棠郊野公園,處處洋紫荊一片紫雲⋯⋯。

疏忽了香港地如其名,花多且香。

每次置身春夏萬花燦爛,感嘆恨鐵不成鋼,綠化工程花費怎會少?成效不是沒有,合格也肯定,離開卓著水平未免太遙遠!

不比猶自可,一比吐血;較量鄰近日本,大陸,台灣及新加坡的綠化成績讓我們何止汗顏?簡直飆冷汗!

綠化工程除益惠巿民身心,就是地方軟實力標竿。

英國人在麥理浩設立郊野公園之前,沿港九新界不少街道,長路兩旁植下舊時封建中國除了皇家園林,農作收益,上山斬柴之外,極少思考的植樹。彌敦道兩旁綠蔭榕樹,海防道百年粗壯香樟,綿延數十公里青山公路過去整齊劃一種植自澳洲移居白皮千層尤加利樹,舊日所有理民府警署都種植比紅棉樹還要高的白皮尤加利樹(南洋白樹藥油的原材料),幾乎所有山坡,至明顯大帽山都遍植華南松,那些年經荃元公路自荃灣回元朗,路上陣陣撲鼻松香。當年不少新界人當作生火燒飯用的柴枝斬去,又需英人教化植披不得破壞,以免流失沙土造成山泥傾瀉形成塌方。

若然曉以大義,訓斥破壞環境,相信古老國度的子民未免太難了解,殖民地官員只好嚴禁斬松,還有新春期間港境滿山滿谷盛放的吊鐘花(我們家不插,嫌「吊」字意頭不佳),違者罰款,才保留了今春特別盛放,行山人士拍照打咭打到手軟漫山遍野燦爛迎春吊鐘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