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封區大龍鳳每晚上演,政府曾揚言突閘至年廿九。昨日年廿八,政府連續第十晚封區,昨晚將土瓜灣僑裕大樓及僑發大廈納入限制區域,不過該兩幢大廈過去14日並無確診個案,政府首次以污水樣本驗出病毒為由封鎖大廈,引起地區人士批評不合理,而連日突閘找到的確診者寥寥可數,直斥「林鄭為交數,周圍封!」
昨晚七時,政府刊憲將土瓜灣僑裕大樓及僑發大廈禁足強檢,早於傍晚6時許,已有一輛警車停於旭日街落山道交界,不准車輛駛入兩座大廈對開的落山道,並驅趕附近停泊車輛離開。
封區一刻仍有不少商舖營業,現場所見地產舖、點心店仍然燈火通明。附近未有列入封區強檢的大廈,商舖則全部提早拉閘。政府於新聞稿指,該兩座大廈污水樣本檢測曾經呈現陽性,經評估樓宇狀況及可能感染風險後,為審慎起見,決定對相關區域作出限制與檢測。政府目標是今日約7時30分左右完成行動,比過去封區推遲30分鐘。
昨晚10時後,下起毛毛雨,不少市拿雨傘落樓檢測,當時更翻大風,部份市民躲入帳篷。九龍城區議員李軒朗指,兩幢大廈過去14日,並無確診個案,對突閘大惑不解,直斥「林鄭為交數,周圍封!」連日封區,李軒朗指至今難理解政府封區準則,批評做法擾民,「希望年廿九後,港人可以安樂過新年」。
附近一名年長街坊對封區相當勞氣,他指自己防疫措施做得好好,狠斥封區勞民傷財,「簡直係浪費人力物力啦」,她指封區帶來不便「阻頭阻勢、無嘢好做」,反問為何不全香港封鎖21日,以求「一次過搞掂」更好。她又直指政府不封關是「白癡人先至做埋白癡嘢,淨係封啲市民有乜用,源頭又唔封」。
住在封鎖範圍的陳先生擔心封區影響早上上班,因為「呢個年頭搵食艱難」。他指現時封區已太遲,「如果一早封關,等自己入邊啲人好返,本地香港人傳染斷咗,應該好過逐區逐區封」。他又認為,即使檢測後大部份人結果呈陰性,都難保日後不會被隱形病患感染,故此不明白封區作用何在。
另一名區議員曾建超則指,即使大廈污水樣本對病毒呈陽性,亦可能來自早前確診者,政府卻全幢大廈封鎖,若最終亦沒確診者,反映強檢只為交功課,做法「不公平不合理」。
翻查資料,過去九日突閘封區的大廈都曾出現確診者,昨晚是首次僅憑污水樣本含病毒為由封鎖大廈。民建聯當區區議員李慧琼昨晚8時到封鎖區視察,當時警方無阻止。記者上前追訪,李慧琼拒絕受訪,更獲警方傳媒聯絡隊人員「特別對待」協助驅趕記者。期間,李慧琼一度行去記者採訪區,記者跟上後她又突然折返,李表示,「你哋出去啦,我可以選擇我自己嘅路」。
就港府首次以污水樣本結果封鎖兩幢大廈,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質疑居民數量及範圍太小,並無作用,因為病毒可於污水殘留達兩個月,若驗出污水有病毒,有關病人極可能已過傳播期。他指政府連日封區僅限於一、兩幢大廈,總居民數量僅佔全港三百分之一,「咁剩低嘅299呢?當佢哋無到?」。梁子超建議擴大強檢範圍代替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