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人對緬甸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贏得2020年11月大選,深感不安,覺得特權受到威脅,於是在2021年2月1日新政府預備就職之日,發動政變,軍人拘捕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總統溫敏和數以百計國會議員及官員,國務軍總司令敏昂來(Min Aung Hlaing)奪權,宣稱緬甸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
美國於去年11月3日舉行大選,特朗普大敗於拜登,特朗普聲稱選舉有舞弊,拒絕認輸,告上法庭,連續敗陣,輸了60場官司,無法推翻大選結果,涉嫌煽動今年1月6日的國會山叛亂(insurrection),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次受彈劾的總統。緬甸選舉情況則是NLD贏得80%選票,軍方支持的政黨大敗,軍人於是指稱大選舞弊。與美國不同的是,美國軍人長期接受民主教育,捍護憲法,軍方領袖絕不會興兵作亂,但緬甸軍人數十年來眼中只有權力、貪污和私慾,全無民主素質。軍方於2015年輸掉選舉後,讓NLD掌政,早已不是味兒,去年NLD聲稱會修改憲法,削弱軍方特權,這還了得?於是再一次選舉大敗後,索性拉破面皮,用槍桿子搶回政權。
緬甸軍人不是不知道國際反應的,但既然過往數十年有鎖國經驗,甚麼國際制裁,視作等閒,反正受制裁之苦的是人民,不是軍佬,而且在聯合國安理會永遠有常任理事中國、俄羅斯為保人,聯合國不會正式官方譴責緬甸軍政府。美國適值拜登剛剛上任,內政要緊,難以抽身應付緬甸,根本莫奈何。一般以為,中國在爭取緬甸方面,又勝美國一仗,東盟十國有人口六億,每年消費龐大,已成為中國經濟力影響範圍,各政權(新加坡除外)親中多於親美,中國東盟關係良好,可把美國排除在外。
然而看深一層,中國東盟關係是建築於金錢上,中國以龐大基建投資利益來籠絡東盟諸國,東盟的主要大財團莫不由華人控制,中國的銀彈政策特別容易討好,但東盟國民,由緬甸至越南至馬來西亞至印尼至菲律賓,皆有排華傾向,不滿本國經濟長期由華裔控制(現在再加上中國財團),對於中國一貫支持軍權政府,心懷不滿,泰國年青人反軍權的同時也反中,便是例子,緬甸人不滿中國已久,今次中國一如所料,對軍人政變默不作聲,更令緬甸人民反感。香港人今年不再投資緬甸,是明哲保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