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報道,好多銀行都紛紛退租甲級寫字樓,早前有法國巴黎銀行、野村及麥格里退租中環,剛剛新退租的,就有渣打銀行同埋瑞銀集團。喺股市爆炒、雞犬升天、北水大量湧入香港資本市場嘅同一時間,國際大銀行紛紛退租,實在是極諷刺,因為股市暢旺,大多都是金融機構擴張的黃金時期。
歸根究底,都係因為新冠肺炎加快咗工作方式嘅改變。疫情下,在家工作普及,大公司都睇到遙距工作其實並非唔可能,紛紛增加軟硬件投資,更將呢種工作模式恒常化。
現時好多工作都唔需要喺辦公室處理,舊時其實都有好多視像會議軟件,問題係人到底願唔願意接受。中環人一般都比較高傲,覺得可以喺中環返工,係一種尊貴嘅身份象徵,因此工作上即使有好多嘢可改用遙距方式,但就總係想返中環辦公室內處理,一來可以講吓是非,二來可以放工去吓Happy Hour。
至於高層們,泛指喺中環有大房坐嗰堆,當然唔支持遙距工作,因為高層係中環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我成日都話誠哥就最醒目,簡直係物業投資之神,當佢喺2017年人人都覺得甲級商業大廈供不應求嘅時候,佢就高價出售中環中心。
高位獲利可能好多人都識,但要好似誠哥咁連zoom都中埋,除此之外,佢仲要喺各大中環寫字樓都頭痛緊搵租客嘅時候,借機重建和記大廈。計埋呢吓,真係神級操作。
曹仁超叫人「有智慧不如趁勢」,商業地產其實一向都唔易玩,回本期長,重資產,又要用心經營,唔似賣樓咁同你鋪鋪清。表面上收入穩定,其實暗藏殺機,喺互聯網發展大勢下,辦公室同埋商場活動長遠都係會轉移到網上,睇個大勢都知未來人人在家工作同埋網上購物。但人就係咁天真,特別係既得利益者,覺得呢啲嘢唔會發生。但當真係發生嘅時候,就一刀斷頭,身首異處。
同一道理,有些人覺得回歸之後,中國會任由香港自我發展。但在中國崛起的大勢之下,香港最終嘅命運都係要擁抱大灣區。又例如,當初作為一本定位唔清唔楚嘅BNO,如今不被中國承認作為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其實一啲都唔出奇。
世道反反覆覆,據我所知有唔少新落成嘅工商物業,用頭兩年極高保證租金引人投資,大家對呢啲看似超筍嘅投資機會,要特別小心謹慎,千祈唔好貪小便宜就衝入市。
藍友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