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興+東壩】Cat和Bobo說自己是港女,怕熱怕曬,周末最愛逛商場嘆冷氣,從來沒想過會做牛義工。的士從萬宜水庫西壩一直往下駛去,從遠處便見到創興水上活動中心的草地上坐着十多隻牛,牠們看見幾輛的士駛近,立即站起來,向着的士跑過去。的士停了,Cat和其他義工立即從車上拿出鮮草和乾草,她們以九秒九的時間把草灑在地上,牛牛跑過來只需半分鐘時間,卻足以令人震撼,有一種萬馬奔騰的感覺。
因為,牠們真的餓了。
她們第一次帶草到創興,是三年前,那次二人加上一位非資深的牛義工,三人帶了兩包草,但跑過來的,卻是上百隻牛,「兩包草點夠咁多牛食,佢哋包圍咗架的士,我哋連車門都開唔到。」Cat說。踏出的士一刻,眼前景況讓她們嚇了跳,整片土地只有稀疏草頭,儼如一個沙漠,有些牛甚至失去了母親,其他牛不理會牠,沒有奶喝,顯得皮黃骨瘦。
其他牛的狀況亦非常不堪,「好多都好瘦,得個大肚,嗅到草味就走晒過嚟,好飢餓」。然後,她們便決定開設「牛牛義工聯盟」專頁,集合有心做義工的朋友,一起照顧創興及東壩的牛。
「一個人點做?成百隻牛,要割幾多草先夠?」開始時正值炎夏,烈日當空下割草,「中暑啊,又無帶夠水,完全無體力繼續」。Cat覺得這不是長遠之策,必須令更多人關注牛牛的生存情況,所以成立專頁,希望透過「人傳人」方式,教懂一個人,然後他再教其他人,任何人只要有時間便可自由組團入創興放草,她笑說,照顧牛牛竟如傳銷般運作。
早上八時,她們會先到元朗割草,然後送草入西貢,Bobo認識一些退休人士,會定時送草。幾年後的今天,創興牛的情況改善了不少,有些原本瘦骨嶙峋的牛,現已回復正常體重,但一些因為過早離開牛媽媽而發育不良的,卻永遠也沒法長大至其他同齡牛牛的大小。
這件事,總是讓她們耿耿於懷。被漁護署捕捉絕育的牛隻,被遷移至此,跟原生的族群分開,有些更是母子分離,「牛係群體動物,一個家庭有感請,夾硬將佢哋分開,會生活唔到,點解唔可以原區放回?」Cat說。此處的牛來自五湖四海,很難融合成為一個族群,新來的又被排擠。
離開創與,在東壩沿路放下一些草,讓途經的牛牛充飢,義工一邊說着之前幫忙救牛的經歷,那隻因免疫力下降而患了皮膚病的牛牛,跑上山迷路了,義工發現牠並帶牠回到族群。一直走,卻又看見另一隻牛的角向自己的臉生長,已插到臉了,Cat立即拍下片段,在社交媒體發布,呼籲一人一信給漁護署要求跟進,不出48小時已收到署方回應。
她們不住在西貢,照顧西貢牛卻惹來冷嘲熱諷和批評,說她們高調接受採訪是「博出位」、「攞光環」,「鬧我哋唔係西貢人,唔係定期入來就唔應該做,話係西貢人嘅事」。有人認為不應高調幫牛,Cat則覺得若不公開牛牛情況,永遠只是小圈子,「一定要大眾有認知,先幫到件事,單靠個人力量係無可能做到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