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反駁林鄭語言偽術「通識變國教擺在眼前」

教師反駁林鄭語言偽術
「通識變國教擺在眼前」

【本報訊】教育局整頓通識科,新課程被指以洗腦教育為主,但特首林鄭月娥堅稱改革後的通識科不是國民教育,涵蓋範圍包括了解國家、香港及世界,至於如何稱呼則見仁見智。教協副會長、中學通識科教師田方澤反駁,課程有三分二時間談論國家發展,課程內容擺在眼前。

林鄭昨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回應通識科是否等於國民教育科,稱政府決心為了「好好咁教育下一代」,故改革通識科,「日後都唔會再叫通識教育科,但係都唔係叫國民教育科。佢嘅課程包括要了解國家、了解香港、了解世界。點樣叫就見仁見智」。

楊潤雄預告課程9月上馬

林鄭聲稱,不論現時全由建制派主導的立法會,以至教育界,對通識科改革「接受程度相當高」。她指了解部份通識科老師對改革有關注,要重新學習培訓,「我哋一定會支持喺學校、或者喺教育局層面,多安排有關新科目嘅培訓」。她續稱,未有通識科時,老師都是任教其他科目,相信教師會不斷自我增值,冀社會客觀持平看待。

教育局早前就通識科各中學發問卷調查,料3月初收集。惟教育局長楊潤雄預告,課程將於下學年,即今年9月上馬。他承認教科書安排緊張,當局可提供資料作教材。被問及課程是否推行過急,楊潤雄未正面回應,僅稱希望可以今年9月於中四年級開始推行。

教協副會長、中學通識科教師田方澤表示,問卷沒有詢問學校是否同意9月開始改革通識教育,「問卷返唔返得切嚟,都唔係局方最大concern」,對學校而言更是手足無措,「所有嘢嚟得太急,因為疫情,大家都好疲於奔命」。他又指,教育界對新課程感到困擾,一方面認為官方教材未必全面,另一方面憂慮多了「紅線」,認為最終只會苦了學生。

田方澤表示不欲與林鄭糾纏新科目是否「國教科」,但從客觀上而言,三分二內容涉及國家正面教育,「似乎冇乜空間去討論啲國家發展嘅挑戰,如果三分二,甚至大多數時間都去講一啲國家嘅正面發展,好明顯就係灌輸式教育」。

教育局昨發表《通識教育科改革正面睇 (上篇)》回應批評稱,現行通識教育科課程開放富彈性,容易被少數人士自行演繹,推行出現異化;過多時事討論,學生缺乏系統知識,泛泛而談;受公開考試擬題方向的倒流效應影響,討論二元對立,並過份聚焦於政治議題等。教育局稱,如要「謀殺」通識, 取消這科更直接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