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國務卿舒爾茨逝世 去年轟京毀港

美前國務卿舒爾茨逝世 去年轟京毀港

有份促成美、蘇和解,為冷戰結束奠定基礎的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George Shultz),上周六在加州寓所離世,終年100歲。這位通曉經濟及外交的政治家,晚年仍不時指點江山,去年狠批北京摧毀香港、失信世界。

出身小康之家的舒爾茨,二戰時參軍駐守遠東,戰後在麻省理工取得經濟博士學位及任教。他踏足政治始於艾森豪威爾總統年代,獲招攬入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不過,他真正平步青雲,卻是在尼克遜及列根總統任內。

舒爾茨深得尼克遜倚重,先後出任勞工部長、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及財長,任內一手推動美元和黃金脫鈎。1974年,深陷水門醜聞的尼克遜要求舒爾茨運用其稅務權力打擊政敵,舒爾茨拒絕並離職。

列根上台後,重召舒爾茨入白宮,但今次委以的重任不是他擅長的內政,而是負責外交的國務卿。舒爾茨也走運,事關當時蘇聯已日薄西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願意在國際事務跟美國妥協。

George Shultz 1920-2021

受列根器重 促成美蘇和解

結果在舒爾茨穿針引線下,列根與戈爾巴喬夫達成了歷史性的《中程導彈條約》,兩大超級強國正式展開核裁軍。經過他的斡旋,莫斯科亦決定由阿富汗撤軍並同意釋放異見人士。

舒爾茨任內美中簽署了《八一七公報》,美方有條件同意減少對台售武,但同時舒爾茨給中華民國政府六項保證,包括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等,至今仍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基本方針。

舒爾茨以人無信而不立為一生座右銘,他去年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斥責中國摧毀香港、失信於世界,將使北京今後難以達成任何令人信服的國際協議,但他承認美國長久以來低估中國的野心。

英國廣播公司

1985年1月 ■舒爾茨從美蘇武器談判場地瑞士日內瓦回華盛頓,與時任總統列根和副總統布殊並肩走入白宮。

1997年6月 ■香港主權移交前,舒爾茨訪港與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等共晉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