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第四波】
【本報訊】第四波疫情擴散,政府封區封廈做足「大龍鳳」仍無法遏止。本報分析發現本港社區傳播嚴重,惟抗疫一向嘆慢板的林鄭政府未有正視隱形病人播毒問題,終致社區連環感染。數據分析顯示,過去兩個月共有176名本地病人因已現抗體,入院不足三日便出院;其中33人更是確診後24小時內出院,包括一些疫廈的「零號病人」或源頭不明患者。專家相信這些病人被發現時很可能已過傳染期,在社區播毒近三周後才被發現。政府後知後覺連環封區,於事無補。
政府最近兩個月多次收緊防疫措施,包括住宅強制檢測、污水監測、突襲封區等,惟成效不彰。本報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患者資料表,比對醫管局每日出院病人編號,發現12月及1月分別有112名及64名本地個案患者三日內出院,佔同期確診總數4.3%。根據醫管局指引,武肺病人需要驗出IgG抗體陽性水平,或連續兩次病毒測試呈陰性才可出院。
進一步分析顯示,該176名患者,32人於確診後24小時內出院 ,代表病人確診時已發病多時,屆康復階段,其中新元朗中心、麗港城7座及太古城寧安閣3座需強檢的私樓,其源頭不明患者便於確診翌日即出院。另有部份患者是12月及1月初強制檢測大廈的「零號病人」,例如油麗邨逸麗樓、石籬邨仁石樓、平田邨平誠樓、元朗俊宏軒2座、彩雲(一)邨紫霄樓,繼而衍生相關個案超過30宗。
部份個案則涉油尖旺、佐敦或深水埗指定區域疫廈的源頭不明患者,包括新填地街26號、廟街210號、廣東道511號、南昌街123號、南昌街84號、鴨寮街241號。其中南昌街123號1月26日被發現污水樣本持續含武肺病毒。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和林緯遜均相信,該176名患者確診時已屆「水尾」,甚至早有抗體;換言之,他們很可能在社區傳播一段長時間才被發現。曾指人體感染武肺病毒後,需約三周才會產生足夠的IgG抗體,「如果佢哋入院前有好多行蹤,社區響咗好大個警號都冇人知,呢個龐大嘅隱形傳播鏈就要更多時間至搵到」。
曾批評政府針對第四波的措施太多漏洞,如強檢大廈不配以禁足令、沒擴大追蹤密切接觸者的規模、沒安排地盤工人恒常檢測,以致歌舞群組雖告一段落,惟疫情仍V形反彈。曾認為政府現時封區強檢已太遲,「喺傳播鏈條尾太耐」。
林緯遜亦批評政府在第四波之初行事太慢,最近才不斷突襲封區,但事實是大量患者早已過了傳染期,「你四圍封但搵唔到個案,點計都唔係成功,你係要有把握搵到,先要封區,冇把握嘅話,點解要封?」他敦促政府痛定思痛吸取教訓,為可能出現的第五波疫情做好準備。
衞生署及醫管局拒絕提供最新兩個月有多少患者入院後即發現有抗體,醫管局僅稱病人臨床情況適合,便會安排他們出院。至於這些數據是否反映政府控疫大落後,衞生署亦沒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