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民主承諾 聆訊非辦不可

彰顯民主承諾 聆訊非辦不可

今次彈劾聆訊,幾乎未審便可預知結局,參議院要通過彈劾至少需17名人倒戈,但上月的程序表決顯示,50名共和黨議員中,45位已表態會為特朗普護航。即使如此,聆訊還是必須舉行,因為這是關乎總統能否凌駕法律之上的考驗。

無論聆訊結果如何,其判詞及過程勢必永垂後世,民主黨籍的眾議員戴明斯說:「陪審團不定罪總是有可能,但這不代表一切。」埃默里大學教授安德森也認為「聆訊不但可以為歷史學家提供更多(國會山莊騷亂)的證據,也可以藉着參議員的對壘,凸顯美國民主制度的優劣」。

民調顯示,近三分二美國受訪者認為特朗普對1月6日的騷亂負有一定責任。因此,共和黨也不敢忤逆民意,公然為特朗普開脫涉嫌煽動叛亂的罪名,只能爭論彈劾不適用於卸任總統。不過,眾議院的彈劾罪狀已列明,「總統在任期末也不能享有干犯嚴重罪行的特權」。

免中俄乘機抓話柄

釀成五人死亡的國會騷亂重創美國的形象,中國和俄羅斯均乘機抓住這個話柄,認為華盛頓已經無資格對其他國家的制度說三道四。因此,即使彈劾無可避免會妨礙拜登政府的新議程,但國會還是必須認真舉行一場聆訊,向外界彰顯美國的自省能力,並對盟邦重申其致力推動民主的承諾。

美聯社

■紐約街頭可見仿《時代》周刊封面、指特朗普是「史上最糟喪家犬」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