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報道|濕疹又名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炎,常見於嬰幼兒時期發病,但青春期及成年人也會患上。皮膚科專科醫生林旭強表示,很多患者也是由多樣因素導致,包括父母遺傳、聚絲蛋白基因突變、環境因素、致敏原如塵蟎、花粉、貓狗皮屑及食物等誘發。 濕疹可影響全身各個部位,而最棘手的位置,莫過於臉部及眼皮。當濕疹發作時,痕癢難耐,分分鐘會抓到皮破血流,傷口感染,承受着毁容和眼睛受損的風險。
林醫生就曾有一名濕疹女病人按捺不住痕癢,抓到眼皮周邊出水流膿,受細菌感染,要服抗生素治療。她數個月大時已開始發濕疹,其父母都是濕疹患者。現時她十五歲,經過積極治療後,身體及手腳位置已控制得不錯,但眼皮的濕疹仍較嚴重,近數年來更不斷復發。由於使用了類固醇多年,病人擔心因而增加了患上青光眼及白內障的風險。
林醫生解釋:「只要根據醫生指示謹慎使用,一般是很安全的。經常有病人以為,使用類固醇藥膏後會產生依賴,停藥後病情立即反彈,其實濕疹本身是一個慢性疾病,須要長期控制,不存在藥物依賴性問題。」
其後,林醫生建議女病人試用新型非類固醇藥膏外用PDE4抑制劑,控制發炎情況。她搽了約兩星期,痕癢及紅腫慢慢減退了,眼皮濕疹改善明顯,更重要是無嚴重副作用之憂。
「濕疹爆發時,她就持續使用外用PDE4抑制劑一至兩星期,見到好轉就停藥,再配合不含致敏原的潤膚產品。如皮膚極度乾燥,我會建議使用比較厚身的油膏(ointment);如輕度至中度乾燥,又不想黏膩,可考慮較清爽的補濕乳霜(cream)。」
外用PDE4抑制劑透過抑制濕疹皮膚内過度活躍的PDE4酵素減低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消除皮膚紅腫,降低痕癢。外用PDE4抑制劑適用於兩歲或以上、患輕微至中度濕疹的人士,而嚴重濕疹患者或未能單靠外用藥物控制病情,醫生會視乎情況建議其他治療方案,包括照紫外線燈、口服免疫抑制劑或皮下注射生物製劑。
不少人也疑惑,如臉部或眼睛附近痕癢脫皮,如何分辨出是皮膚太乾、對護膚品過敏還是濕疹?林醫生說,會從病歷中了解病人的皮膚問題,如最近有沒有使用過新買的眼部產品,去排除是否外部刺激因素。如皮膚乾燥,只要滋潤補濕後就沒事,而皮膚長期過度乾燥又不去處理,慢慢可演變成濕疹。
他補充:「濕疹病人本身的皮膚會比較乾,皮膚越乾,濕疹的情況也會越差,通常是一個惡性循環,最重要治療好濕疹,控制其紅腫痕癢,少用手抓了,眼皮濕疹自然會慢慢改善。」
不少患者見臉部皮膚乾燥,特別勤加敷補濕面膜,但林醫生認爲這並不是最佳方法。「其實只搽潤乳已足夠,不少面膜含有香料和防腐劑等致敏原成份。患者也要避免化妝及使用刺激性的潔面及護膚品。沖涼後要輕輕印乾皮膚,不要大力摩擦。最好沖完涼即搽潤膚霜,因為這時侯是最吸收的。如皮膚極乾,可每隔數小時補濕一次。」
最後,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做適量運動,對病情也有幫助。林醫生說:「部份患者覺得做運動曬完太陽後,濕疹有改善,但我們都要謹慎,別曬傷皮膚,防曬可以搽,但記得要盡量挑選一些不含致敏原成份的產品。」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