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本報訊】港府史無前例出現赤字,加稅成各界的討論焦點,其中提高股票印花稅的呼聲最高,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馬時亨昨接受傳媒訪問時,指股票印花稅不會影響民生,是最可行的做法。唯建議抵觸證券界的利益,曾指倡議加稅者不懂金融的金利豐證券總裁朱李月華(朱太),向本報重申加稅令投資成本提高,打擊證券行生意;且往往「易加難減」,日後經濟好轉亦難以要求政府減收。
馬時亨昨接受《無綫電視》訪問時表示,政府每年固定支出龐大,難以削減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等開支,相信增加股票印花稅是最可行的做法,「加印花稅不會影響到民生,而你也不會因為增加印花稅而不去炒股票;你只要覺得股票市場值得投資、有機會賺錢,你便會買。如果政府需要增加收入,這個並非壞的主意。」事後他再回應傳媒指,加任何稅種都總有人反對,政府可衡量和評估,又指證券界憂慮股市交投會少兩成,不知有甚麼數據支持。
事實上,馬時亨並非首個提出增加股票印花稅的人,有學者早前亦指每1,000元才收1元的印花稅是「無痛稅」,不過馬時亨的身份具爭議性。他2002年起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任內港文所發表有關細價股除牌機制的諮詢文件,建議之一是將持續30日股價低於5毫的公司從主板中除牌,觸發細價股被拋售的「仙股事件」,事後他作為主理財金的財庫局局長向公眾鞠躬道歉。
證券業界對提高印花稅的反應激烈,就馬時亨的說法,金利豐證券總裁朱李月華昨日向本報回應指,業界情況艱難,已無法再調低佣金留客,「加稅對炒股的費用增加好多,券商佣金收入已經低無可低,現時個稅收仲高過我哋份佣金。」
她又斥政府不能依賴股票印花稅增加稅收,「上年股票印花稅收300億,今年成交量高仲可以收多啲,但唔可以政府所有收入來源都要依賴股票印花稅。」早前她更直斥提這建議的人根本不懂金融。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表示,現時香港股票印花稅於全球而言屬高水平,若政府落實調高稅項,將影響香港交易所地位,「交易成本提高直接導致交易量下降,價格亦未能有效反映股票情況及價值,現時全球都爭取國際資金流入,減稅是趨勢,相反加稅則減低本港競爭力。」他認為增加稅項討論主要由於近期港股成交大,或成為其他政黨提倡誘因,乘機以此為由增加政府收入。
今年的港股的成交額每日平均達2,457億元,相較去年平均1,295億急升近一倍,按聯交所參與者市場佔有率報告,大、中、小型券商佔成交額的佔比未有大改變,小型券商佔成交額繼續為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