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在美國國務院發表外交政策演講時,許諾「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時候,美國有準備與北京合作」。但他就職20天,與多國領袖通話,「以恢復合作的模式」,通話對象並沒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他前日接受CBS專訪更表示習近平「骨子裏沒有民主」。無論拜登是惺惺作態,以免丟失特朗普開創的對華關稅利益,還是正協調盟友對華政策,以增加籌碼,明顯是與中共不咬弦,讓為其勝選而喜形於色的中共智囊、外交官乾着急。中共自以為可把握拜登對華節奏,到頭來恐怕又錯判美國民意、錯判美國民意對政府的影響力,以致香港、台灣等問題的決策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拜登就任總統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藉接受中國央視訪問、與美國智庫對話,接連呼籲拜登政府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甚至重提尼克遜當年訪華時曾引用毛澤東詩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以形容發展中美關係的緊迫性,回應美方對中美關係有耐心之說。緊接着,中國副外長樂玉成、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先後呼籲中美聚焦合作、管控分歧。中共的急切心態一露無遺。
然而,對華強硬不是特朗普個人,甚至不是特朗普團隊的政策基調,而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甚至是智庫、輿論的共識,稱之為民意也不為過。拜登在爭議中入主白宮,如果與中共港共一樣,施政罔顧民意,兩年後國會中期選舉必會受選民痛擊,遑論四年後的大選。
一向以偉光正自居的中共,豈能領會民主的真諦和民主國家的運作?中共近兩年在香港、台灣、新疆問題上橫行無忌,觸怒的豈只是特朗普政府,豈只是被中共制裁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28位政要?當中共智囊、外交官歡呼特朗普下台、拜登執政為中美關係發展迎來機遇時,豈會考慮錯判美國民意、再次錯判中美關係走向的後果?
拜登就職後的第一次外交政策演講,對中美關係着墨極少,中共官媒和御用學者津津樂道的是拜登「準備與北京合作」的宣示,認為拜登把中美關係定位為競合(既是嚴峻的競爭者,又是有共同利益合作者),符合中共的預判,甚至把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的對話,也認定為值得歡呼的中美官方首次公開溝通,是為拜登與習近平互動鋪路。
然而,鋪路說凸顯的是拜登與習近平不咬弦。拜登在外交政策演講中明言,要「重振民主同盟的威力」,後來又公開指稱習近平「骨子裏沒有民主」,凸顯中共與西方國家領導人的價值觀差異。中國官媒、網絡的報道,只提拜登說他很了解中國領導人,但就迴避了「骨子裏沒有民主」這句話。而外交部近期高調宣揚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簡直是明捧習近平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領袖、引領世界前進的偉大舵手,未免太過自吹自擂、太過諷刺吧?
而布林肯與楊潔篪通話時表示,美方將捍衞新疆、西藏及香港人權,中國必須為威脅印太地區穩定負責。面對如此毫不留情的表白,中共如果還能認定拜登政府只是虛張聲勢,未免太過自欺欺人吧?如果認定近期中國軍機大舉繞台,而美方沒有軍事回應已測出拜登底線,未免高興得太早吧?
當然,農曆新年在即,中國官媒期待拜登重拾克林頓、喬治布殊、奧巴馬的傳統,向中國人拜年,還是有可能如願的。不過,在美國,從政府、政黨到智庫、學者,對中國與中共已有區分,不再綏靖一黨專政的中共,更不等於要與中國人民為敵。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