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組爆發公佈無準則 妨礙控疫

群組爆發公佈無準則 妨礙控疫

【本報訊】第四波疫情爆發近三個月,感染人數超過5,000人,遠超第三波約3,900人。疫情越演越烈,其中一個原因源於衞生防護中心一直以保障私隱為藉口,拒絕公佈確診個案牽涉的店舖、工作場所甚至出現二代傳播的小型爆發有關。最近機場三跑工程地盤便是一例,當局拖足八日至有九人確診,才公佈疫情,但當時三跑群組已開始出現大規模爆發,至今衍生至少31宗個案。專家批評政府對抗疫漫不經心,鑄成大錯。

一直以來,10宗或以上關連感染屬「大型群組」,必須在衞生防護中心的患者資料表上公佈;但少於10宗的群組爆發則完全按衞生防護中心的意願公佈,沒有準則可言。

事實上,傳媒經常就讀者提供的大廈或工作場所感染個案,在疫情記者會向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求證 ,惟張「講定唔講」毫無準則。本報1月10日向張求證港九小輪是否有四名職員染疫,張在記者會上確認疫情並提供接觸史;惟至1月24日記者求證廣東道Apple Store是否有職員染疫時,張則拒絕證實;至1月27日記者再就紅磡海灣軒酒店最少6名保安感染查詢張,張確認酒店爆疫,但沒提供病人接觸史。

曾祈殷:瞞疫易鑄成大錯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認為衞生防護中心知而不報,令患者的親朋戚友以至公眾無法提早防備,變相給予病毒蔓延的機會,其中機場三跑工地群組便是一例,該工程1月22日有首名工人感染、1月27日出現二代傳播,惟當局一直沒有公開,直至1月30日累積九名工人感染時才公佈,屆時已出現第二代傳播,「咁點可能走到傳播鏈嘅前面去控疫呢?」曾指第四波涉及的工作場所、大廈非常分散,任何拖延或瞞疫都可能鑄成大錯,促請政府不要為「封區」行動而自滿,強調控疫的關鍵是資訊流通,不論群組大小,公眾也有知情權,政府要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