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接連有知名對沖基金撤出香港,亦有國際金融機構棄租中環甲級商廈,引起外界關注港版國安法實施後,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否變化。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圖)昨以題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事實與迷思》,用問答方式在《匯思》撰文回應,指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以至銀行,都會基於不同商業考慮進入或退出個別市場,「機構進場退場對於國際金融中心是常見的事」。
他亦重申,本港沒有資金外流,港滙在2020年一直處於強方(近1美元兌7.75水平),「資金是淨流入」,自去年4月以來,港滙共85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價,該局從市場買入500億美元。昨晚7時半,港滙兌每美元報7.7521。
另外,美國著名對沖基金Elliott Management年初關閉本港辦事處。就對沖基金及指數基金管理人是否紛紛撤出香港的問題,余偉文指截至去年6月,共有445家對沖基金設於香港,為亞太區之冠;而本港資產管理公司的數目,去年底仍按年增加3.9%至1,878家;2019年儘管經歷社會事件,但該年年底,香港資產管理規模按年升20%至近4萬億美元。
對於港人近年開設離岸戶口以便調撥資金,他說根據該局從零售銀行及私銀業所得資料,開立離岸戶口的查詢在2019年有所上升,但到了去年已大致回穩,實際轉移的金額亦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