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擬建新焚化爐 新西堆填區擴建

屯門擬建新焚化爐 新西堆填區擴建

【本報訊】政府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長遠冀擺脫使用堆填區,將不能回收垃圾「轉廢為能」,意味將興建新焚化爐。據了解,新焚化爐擬選址屯門稔灣、新界西堆填區旁邊,規模料不小於石鼓洲焚化爐,每日可處理至少3,000公噸廢物,目標2030年左右落成,當局同時會擴建新界西堆填區。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批評新藍圖依賴焚化爐,與可持續發展背道而馳。

環境局《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提出「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願景,定下中期目標,將每日人均垃圾量定於較2020年減少40%至45%,廢物回收率目標定為55%,長遠目標是發展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本港須制訂長遠計劃擺脫過度依賴堆填區,轉為採用高科技處理無法回收的都市固體廢物,轉廢為能;若能2035年或以前提供足夠轉廢為能設施,便可考慮縮減新界西堆填區原來約200公頃的擴建佔地。

盼2025年管制即棄塑膠餐具

環境局長黃錦星未有正面回應是否計劃興建多一座焚化爐,但承認長遠有需要建設另一個轉廢為能設施,惟選址及時間表有待公佈。黃指政府會改建現有污水處理廠處理廚餘廢物,目標十多年後可回收所有廚餘,現時本港每日可回收廚餘有逾千公噸。

政府期望2025年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並探討如何處理其他即棄塑膠。黃指政府即將就膠樽生產者責任制諮詢公眾,亦會加強中央收膠計劃,兩年內由三區試行擴展至九區,覆蓋全港至少一半人口,視乎成效再擴至全港。

不過,藍圖的減垃圾量目標未有列明實現年期,而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目標的55%亦與上一份藍圖相同,但前年相關回收率僅29%。而上一份藍圖原預期2022年每日人均垃圾量減至0.8公斤,但前年相關數字達1.47公斤,不減反增。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反對興建新焚化爐,「減廢舊債未清,新債(焚化爐)免問」。他指藍圖多項政策均未有明確時間表及細節,促請當局今個立法年度內完成審議垃圾徵費。